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导论 | 第16-5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6-21页 |
(一)传统科技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第16-17页 |
(二)重视科技文化是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 第17-19页 |
(三)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建构人文关怀的科学领域课程 | 第19-2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传统科技 | 第21-23页 |
(二)科技教育 | 第23-24页 |
(三)幼儿园课程 | 第24-2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5-43页 |
(一)传统科技的相关研究 | 第25-31页 |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31-39页 |
(三)传统科技融入制度化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39-43页 |
(四)研究述评 | 第43页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3-4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43-4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44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44-5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47-50页 |
第一章 传统科技的儿童教育价值阐释 | 第50-66页 |
一、传统科技的文化价值——增进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 第50-56页 |
(一)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 第50-52页 |
(二)中国传统科技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52-54页 |
(三)中国传统科技蕴含儿童科技学习的文化情境 | 第54-56页 |
二、传统科技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科技人文精神 | 第56-61页 |
(一)传统科技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 | 第56-58页 |
(二)儿童精神表达呈现人文性特质 | 第58-59页 |
(三)儿童精神的本质决定了儿童科学教育的人文化 | 第59-61页 |
三、传统科技的科技价值——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能力 | 第61-65页 |
(一)儿童的科学与古代科学具有相通性 | 第61-62页 |
(二)传统科技探究活动有助于儿童获得科学直接经验 | 第62-64页 |
(三)传统科技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和态度 | 第64-65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二章 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实解析 | 第66-92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66-67页 |
二、调查设计与研究对象 | 第67-69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67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67-69页 |
三、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 | 第69-87页 |
(一)教师对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可度高 | 第69-72页 |
(二)传统科技内容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利用程度有限 | 第72-79页 |
(三)教师组织实施传统科技教育活动的情况较差 | 第79-83页 |
(四)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注重实施效果 | 第83-85页 |
(五)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第85-87页 |
(六)传统科技的学前儿童教育与发展功能未能较好发挥 | 第87页 |
四、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困境解析 | 第87-91页 |
(一)传统科技的学前儿童教育与发展价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第87-89页 |
(二)传统科技体系博大精深研发成适宜课程资源存在难度 | 第89-90页 |
(三)教师的传统科技文化素养、科学教育能力亟待提升 | 第90-9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三章 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方案建构 | 第92-114页 |
一、坚持人文关怀的课程价值取向 | 第92-96页 |
(一)秉持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理念 | 第93-94页 |
(二)追求具有文化自我发展能力的科学课程 | 第94-96页 |
二、建构注重科技文化的课程目标系统 | 第96-100页 |
(一)注重科学文化的科学态度目标 | 第97-98页 |
(二)重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目标 | 第98-99页 |
(三)基于幼儿生活和经验的科学知识目标 | 第99-100页 |
三、精选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传统科技内容 | 第100-105页 |
(一)坚持幼儿学习经验的课程内容取向 | 第101页 |
(二)基于整合性和衔接性的内容选择原则 | 第101-102页 |
(三)选择主题式的内容组织形式 | 第102-105页 |
四、采用学习环科学教学模式 | 第105-109页 |
(一)意识阶段分析幼儿已有经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 第106页 |
(二)探索阶段合理组织活动流程,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充分表达 | 第106-107页 |
(三)调查阶段构建适宜探究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合理推理 | 第107-108页 |
(四)应用阶段合理评价,引导幼儿将学习成果应用至生活世界 | 第108-109页 |
(五)合理整合现代教学技术 | 第109页 |
五、设计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多元课程评价 | 第109-112页 |
(一)评价设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 | 第109-110页 |
(二)采用多元化的发展评价 | 第110-111页 |
(三)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 第111页 |
(四)评价的结果与过程并重 | 第111-112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四章 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行动研究 | 第114-180页 |
一、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第114-115页 |
(一)研究目标的确定 | 第114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14-115页 |
二、行动研究准备 | 第115-125页 |
(一)成立研究小组 | 第116页 |
(二)了解C园教师对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态度 | 第116-117页 |
(三)C园家长对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态度 | 第117页 |
(四)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 第117-125页 |
三、主题活动实施过程 | 第125-169页 |
(一)传统印染技术 | 第125-131页 |
(二)造纸与印刷 | 第131-137页 |
(三)光影的秘密 | 第137-144页 |
(四)奇妙的声音 | 第144-150页 |
(五)传统机械与力主题 | 第150-165页 |
(六)传统科技区角活动 | 第165-169页 |
四、行动研究反思 | 第169-178页 |
(一)对研究主题的反思 | 第169-171页 |
(二)对行动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171-175页 |
(三)对行动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175-178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78-180页 |
第五章 传统科技融入幼儿园课程支持系统的构建 | 第180-190页 |
一、认识并重视传统科技的教育价值 | 第180-182页 |
(一)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充分认识传统科技的儿童教育价值 | 第180-181页 |
(二)科学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 第181-182页 |
二、教师科学课程素养的提升 | 第182-183页 |
(一)建立理性的传统科技资源使用态度 | 第182页 |
(二)具备扎实的传统科技知识储备和课程实施能力 | 第182-183页 |
三、幼儿园园本课程发展的优化 | 第183-186页 |
(一)园长的课程领导与支持 | 第183-184页 |
(二)完善幼儿园内部的课程运行机制 | 第184-186页 |
四、社会教育机构的支持 | 第186-188页 |
(一)创新科普宣传和展示工作方式 | 第186页 |
(二)编撰传统科技教材 | 第186-187页 |
(三)研发传统科技学材体验包 | 第187页 |
(四)制作传统科技影视资源包 | 第187-188页 |
五、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规划和引领 | 第188-189页 |
(一)建立传统科技文化进校园工作机制 | 第188页 |
(二)建设传统科技发明创造体验基地 | 第188-189页 |
(三)制定幼儿园教师传统科技专题培训计划 | 第189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189-190页 |
结语 | 第190-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4页 |
附录 | 第204-214页 |
后记 | 第214-2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