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发动机轴系的扭振特性分析 | 第15-32页 |
2.1 扭振减振器的介绍 | 第15-18页 |
2.1.1 扭振减振器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 第15-17页 |
2.1.2 扭振减振器的减振原理 | 第17-18页 |
2.2 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特性 | 第18-30页 |
2.2.1 轴系扭转振动理论 | 第18-19页 |
2.2.2 轴系扭转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2.3 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20-23页 |
2.2.4 发动机曲轴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振型 | 第23-25页 |
2.2.5 发动机曲轴系统的扭振特性计算 | 第25-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单级扭振减振器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32-48页 |
3.1 单级扭振减振器胶圈失效分析 | 第32-41页 |
3.1.1 胶圈失效问题的提出 | 第32页 |
3.1.2 单级扭振减振器胶圈的失效分析 | 第32-37页 |
3.1.3 对比实验 | 第37-38页 |
3.1.4 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 | 第38-41页 |
3.2 单级扭振减振器的扭振特性计算 | 第41-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48-63页 |
4.1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的结构介绍 | 第48-50页 |
4.2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的特性与分析 | 第50-56页 |
4.2.1 带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发动机轴系的扭振计算 | 第50-54页 |
4.2.2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4.3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参数的优化 | 第56-62页 |
4.3.1 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原理 | 第56-59页 |
4.3.2 双级并联扭振减振器的参数优化设计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5.2 不足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