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2.2 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3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4 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有关理论与分析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对外直接投资 | 第22页 |
2.1.2 企业所有权 | 第22页 |
2.1.3 区位选择 | 第22-23页 |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3-25页 |
2.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5-26页 |
2.3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 | 第29-43页 |
3.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发展历程 | 第30-33页 |
3.1.1 起步阶段(1979-1984) | 第30页 |
3.1.2 渐进成长阶段(1985-1991) | 第30-31页 |
3.1.3 调整阶段(1992-2001) | 第31-32页 |
3.1.4 快速扩张阶段(2002-至今) | 第32-33页 |
3.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特点 | 第33-37页 |
3.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分布 | 第33-34页 |
3.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洲际分布 | 第34-35页 |
3.2.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类型分布 | 第35-37页 |
3.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体特点 | 第37-39页 |
3.3.1 投资规模 | 第37-38页 |
3.3.2 投资行业分布 | 第38页 |
3.3.3 进入模式选择 | 第38-39页 |
3.4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3.4.1 投资分布不均衡,资金流向过于集中 | 第39页 |
3.4.2 国有企业仍占据海外投资主导地位,投资效益不高 | 第39-40页 |
3.4.3 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加大,投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 第40-41页 |
3.4.4 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引导,实施效果不佳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实证研究 | 第43-57页 |
4.1 样本选取和样本说明 | 第43-45页 |
4.1.1 样本选取 | 第43-44页 |
4.1.2 样本说明 | 第44-45页 |
4.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5-48页 |
4.2.1 变量选取 | 第45-48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4.3 模型设定和相关检验 | 第48-50页 |
4.3.1 模型设定 | 第48-49页 |
4.3.2 模型检验 | 第49-50页 |
4.4 实证回归及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4.1 发展中国家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4.2 发达国家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4.3 “一带一路”国家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改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57-58页 |
5.1.1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体系 | 第57页 |
5.1.2 改进和完善信息服务功能 | 第57-58页 |
5.1.3 减少政府干预,给予各类企业平等的海外投资经营权利 | 第58页 |
5.2 企业层面 | 第58-61页 |
5.2.1 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 第58-59页 |
5.2.2 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59页 |
5.2.3 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的投资新机遇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