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之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第18-24页 |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18-19页 |
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 | 第18-19页 |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 第19页 |
2.2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第19-22页 |
2.2.1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2.2.2 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 第21-22页 |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发展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历程 | 第24-28页 |
3.1 毛泽东时代融入历程探析 | 第24-25页 |
3.2 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历程探析 | 第25-27页 |
3.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时代之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高地之必需 | 第28-38页 |
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之必要性 | 第28-35页 |
4.1.1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 | 第28-29页 |
4.1.2 信息时代下西方思想文化的网络渗透 | 第29-30页 |
4.1.3 国内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30-33页 |
4.1.4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设要求 | 第33-35页 |
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之可行性 | 第35-37页 |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涵 | 第35-36页 |
4.2.2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 第36页 |
4.2.3 中国梦的传统文化底蕴 | 第36-37页 |
4.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融入之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 | 第38-46页 |
5.1 融入原则 | 第38-40页 |
5.1.1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原则 | 第38-39页 |
5.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 | 第39-40页 |
5.1.3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建设原则 | 第40页 |
5.2 融入途径 | 第40-45页 |
5.2.1 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 第41-42页 |
5.2.2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国民教育体系 | 第42-43页 |
5.2.3 加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传承 | 第43页 |
5.2.4 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百姓生产生活 | 第43-44页 |
5.2.5 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 | 第44-45页 |
5.3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