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各种类型的金属腐蚀论文--有机物腐蚀论文

船体结构材料907钢在海水中微生物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6页
    1.1 引言第22-23页
    1.2 微生物腐蚀简介及典型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第23-27页
        1.2.1 微生物腐蚀简介第23页
        1.2.2 硫酸盐还原菌简介第23-24页
        1.2.3 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机理研究第24-27页
    1.3 不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腐蚀机理研究第27-29页
        1.3.1 两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腐蚀机理研究第27-29页
        1.3.2 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腐蚀机理研究第29页
    1.4 微生物腐蚀的研究方法第29-33页
        1.4.1 电化学方法研究第29-32页
        1.4.2 生物学方法研究第32-33页
    1.5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3-36页
        1.5.1 选题依据第33-34页
        1.5.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不同时空下907钢实海挂片腐蚀行为第36-49页
    2.1 研究背景第36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2.2.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2.2.2 实海挂片信息第37-38页
        2.2.3 腐蚀失重测试第38页
        2.2.4 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分析第38-39页
        2.2.5 试样锈层内微生物的获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第39-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48页
        2.3.1 腐蚀形貌第40-42页
        2.3.2 平均腐蚀速率第42-43页
        2.3.3 腐蚀产物组成第43-45页
        2.3.4 锈层内SRB分离结果第45-46页
        2.3.5 锈层内铁细菌分离结果第46-47页
        2.3.6 锈层内其他微生物分离结果第47-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实海环境中907钢腐蚀评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第49-58页
    3.1 研究背景第49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3.2.1 实验材料第49页
        3.2.2 实海挂片实验第49页
        3.2.3 腐蚀失重测试第49页
        3.2.4 腐蚀产物分析第49页
        3.2.5 细菌数量与多样性分析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3.3.1 腐蚀形貌第50-51页
        3.3.2 平均腐蚀速率第51-52页
        3.3.3 腐蚀产物组成第52页
        3.3.4 试样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第52-57页
        3.3.5 讨论第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室内模拟多种微生物对907钢腐蚀的影响第58-77页
    4.1 研究背景第58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4.2.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2.2 腐蚀失重测试第59页
        4.2.3 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分析第59-60页
        4.2.4 环境参数测定第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5页
        4.3.1 微生物对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第60-61页
        4.3.2 微生物对腐蚀形貌的影响第61-68页
        4.3.3 微生物对腐蚀产物的影响第68-71页
        4.3.4 微生物对溶解氧浓度和pH值的影响第71-74页
        4.3.5 讨论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脱硫弧菌对907钢的腐蚀影响第77-99页
    5.1 研究背景第77-78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5.2.1 实验材料第78页
        5.2.2 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曲线测定第78页
        5.2.3 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分析第78-79页
        5.2.4 电化学测试第79-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98页
        5.3.1 脱硫弧菌的生长曲线第80-81页
        5.3.2 脱硫弧菌对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的影响第81-87页
        5.3.3 脱硫弧菌对Eoc与EIS的影响第87-91页
        5.3.4 脱硫弧菌对WBE电流分布的影响第91-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脱硫弧菌和溶藻弧菌对907钢海水腐蚀行为的影响第99-119页
    6.1 研究背景第99页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101页
        6.2.1 实验材料第99页
        6.2.2 细菌培养第99-100页
        6.2.3 腐蚀失重测试第100页
        6.2.4 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分析第100页
        6.2.5 电化学测试第100-10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1-117页
        6.3.1 腐蚀过程体系状态第101-102页
        6.3.2 微生物对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第102-103页
        6.3.3 微生物对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组成的影响第103-108页
        6.3.4 微生物对开路电位的影响第108-109页
        6.3.5 微生物对电化学阻抗谱的影响第109-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2页
    7.1 结论第119-120页
    7.2 创新点第120-121页
    7.3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水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构建的超分子研究
下一篇:效益优先的温室环境多因子协同调控模型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