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多功能管道机器人管径自适应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管道作业机器人技术综述第12-21页
        1.2.1 国内外管道机器人发展综述第12页
        1.2.2 国外发展现状第12-17页
        1.2.3 国内发展现状第17-21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2 主动自适应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第22-3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主动自适应管道机器人设计方案第22-23页
        2.2.1 问题分析第22-23页
        2.2.2 方案提出第23页
    2.3 变径调节机构设计及分析第23-30页
        2.3.1 变径调节机构选型第23-24页
        2.3.2 变径调节机构设计及工作原理第24-26页
        2.3.3 变径机构的力学特性计算分析第26-27页
        2.3.4 变径调节机构仿真分析第27-30页
    2.4 驱动系统设计第30-31页
    2.5 主动自适应管道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第31-33页
        2.5.1 设计理念与结构特点第31-32页
        2.5.2 整体结构设计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不同工况下的驱动特性研究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机器人姿态角与驱动轮受力关系分析第34-37页
    3.3 不同管道中的机器人牵引力力学模型建立第37-42页
        3.3.1 单个驱动轮牵引力力学模型第37-38页
        3.3.2 水平直管中受力分析第38-40页
        3.3.3 倾斜管道中受力分析第40-41页
        3.3.4 竖直管道中的受力分析第41-42页
    3.4 弯道中机器人运行位姿模型第42-43页
    3.5 弯管中各驱动轮速比关系研究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设计第46-60页
    4.1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第46页
    4.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控制算法第46-49页
        4.2.1 总体方案设计第46-48页
        4.2.2 PID控制算法介绍第48-49页
    4.3 变径调节机构的控制第49-52页
        4.3.1 基于恒定预紧力的控制策略第49-50页
        4.3.2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第50-52页
    4.4 直管中的控制策略第52-56页
        4.4.1 直管中的姿态控制第52-54页
        4.4.2 直管中的机器人牵引力控制第54-55页
        4.4.3 直管中的越障控制策略第55-56页
    4.5 弯管中的控制策略第56-59页
        4.5.1 无差速试运行法第56-58页
        4.5.2 过弯控制流程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样机制作及实验验证第60-73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样机制作第60-62页
    5.3 样机实验第62-72页
        5.3.1 实验方案第62-63页
        5.3.2 水平管道内实验第63-67页
        5.3.3 倾斜管道内实验第67-70页
        5.3.4 竖直管道内实验第70-72页
    5.4 实验误差分析第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总结和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罐多层多道自动焊接工艺参数及路径规划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算法的盾构安全施工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