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本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32页 |
2.1 本文的基本概念 | 第19-27页 |
2.1.1 礼仪和礼仪文化 | 第19-21页 |
2.1.2 礼仪教育 | 第21-22页 |
2.1.3 大学生礼仪教育 | 第22-27页 |
2.2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2.2.1 道德实践理论 | 第27-28页 |
2.2.2 主体间性理论 | 第28-30页 |
2.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礼”思想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3.1 大学生礼仪教育取得的成效 | 第32-35页 |
3.1.1 教育理念开始转变 | 第32-33页 |
3.1.2 制度保障日益加强 | 第33-34页 |
3.1.3 理论建设初步完备 | 第34页 |
3.1.4 实践领域逐步拓展 | 第34-35页 |
3.2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3.2.1 礼仪教育目标功利化 | 第35-36页 |
3.2.2 礼仪教育导向的西化 | 第36-37页 |
3.2.3 礼仪教育体系的碎片化 | 第37-39页 |
3.2.4 礼仪教育途径的单一化 | 第39页 |
3.3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3.3.1 传统礼仪文化的断裂 | 第39-40页 |
3.3.2 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 | 第40-41页 |
3.3.3 教育产业化倾向的误导 | 第41页 |
3.3.4 自我养成教育的缺失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策略 | 第44-51页 |
4.1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原则 | 第44-45页 |
4.1.1 民族性原则 | 第44页 |
4.1.2 继承性原则 | 第44-45页 |
4.1.3 时代性原则 | 第45页 |
4.1.4 社会性原则 | 第45页 |
4.2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 第45-50页 |
4.2.1 礼仪教育目标核心化 | 第46页 |
4.2.2 礼仪教育传统的时代化 | 第46-48页 |
4.2.3 礼仪教育体系的立体化 | 第48-49页 |
4.2.4 礼仪教育途径多元化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