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言 | 第9-15页 |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代表性国家铁路行业监管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我国铁路行业政府监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可能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2 铁路行业政府监管的基础理论 | 第15-21页 |
2.1 铁路行业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18页 |
2.1.1 铁路行业的技术经济性 | 第15-16页 |
2.1.2 铁路行业的自然垄断性 | 第16-18页 |
2.2 政府监管的概念和特点 | 第18-19页 |
2.3 铁路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内涵分析 | 第19-21页 |
3 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监管机制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3.1 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简况 | 第21-22页 |
3.1.1 组建背景和内设机构 | 第21页 |
3.1.2 监管范围和主要职责 | 第21-22页 |
3.1.3 辖区内铁路相关企业 | 第22页 |
3.2 我国政府组织对铁路行业监管简况 | 第22-23页 |
3.3 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监管机制作用发挥情况 | 第23-25页 |
3.4 目前监管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5-26页 |
3.4.1 监管责任体系不够清晰 | 第25页 |
3.4.2 监管执法体系权责不明 | 第25页 |
3.4.3 监管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第25页 |
3.4.4 监管系统治理成效不佳 | 第25-26页 |
3.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3.5.1 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变化迅速 | 第26页 |
3.5.2 垄断型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阻力重重 | 第26页 |
3.5.3 面对新的问题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 第26-27页 |
3.5.4 政府职能转变“破旧立新”不够 | 第27-28页 |
4 国外铁路行业政府组织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28-37页 |
4.1 英国铁路行业政府监管机制创新的启示 | 第28-30页 |
4.1.1 完善的监管立法体系是基础 | 第28-29页 |
4.1.2 改革需要科学的方法设计 | 第29页 |
4.1.3 合理的政府监管机构设置 | 第29页 |
4.1.4 私有化改革 | 第29-30页 |
4.2 德国铁路行业政府监管机制创新的启示 | 第30页 |
4.3 俄罗斯铁路政府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0-31页 |
4.4 国外代表性国家铁路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创新的特点 | 第31-35页 |
4.4.1 政府监管法律基础较为全面 | 第31-32页 |
4.4.2 政府监管机构职责清晰 | 第32-33页 |
4.4.3 政府监管范围与方法较为适当 | 第33-34页 |
4.4.4 设备监管严格把关 | 第34页 |
4.4.5 工程监管注重质量 | 第34-35页 |
4.4.6 经济监管灵适应性强 | 第35页 |
4.5 对我国铁路政府监管的启示 | 第35-37页 |
4.5.1 对于铁路基本法的完善及创新 | 第35页 |
4.5.2 对于铁路监管职能的完善 | 第35页 |
4.5.3 铁路监管方法的完善与实施 | 第35-36页 |
4.5.4 铁路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 | 第36-37页 |
5 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监管机制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 第37-42页 |
5.1 明确科学监管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 第37-38页 |
5.1.1 监管目标 | 第37页 |
5.1.2 监管原则 | 第37-38页 |
5.2 完善监管机制体系谋划 | 第38-39页 |
5.3 优化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 | 第39页 |
5.4 完善系统内外监督和运行管理体系 | 第39-41页 |
5.5 提高监管效率的保障措施 | 第41页 |
5.6 加强监管组织队伍和能力建设 | 第41-42页 |
6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