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犬论文

犬细小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新型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犬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第13-21页
    1.1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状况第13-14页
    1.2 CPV概述第14-17页
        1.2.1 CPV形态结构第14页
        1.2.2 CPV基因组结构第14-15页
        1.2.3 CPV生物学特性第15页
        1.2.4 CPV编码的蛋白及功能第15页
        1.2.5 CPV致病机理第15-16页
        1.2.6 CPV的变异和进化第16-17页
    1.3 CPV的诊断和检测方法第17-19页
        1.3.1 病毒的分离鉴定第17页
        1.3.2 电镜观察第17页
        1.3.3 PCR技术第17-18页
        1.3.4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第18页
        1.3.5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第18页
        1.3.6 免疫层析技术第18页
        1.3.7 其余诊断方法第18-19页
    1.4 PSR恒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5 CPV的预防和控制第20-21页
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21-47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1 样品采集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31页
        2.2.1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2-24页
        2.2.2 样品的统计与处理第24页
        2.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4页
        2.2.4 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4-25页
        2.2.5 目的基因VP2的PCR扩增第25-27页
        2.2.6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纯化第27-28页
        2.2.7 19T-VP2的连接和转化第28-29页
        2.2.8 菌液鉴定第29-30页
        2.2.9 阳性质粒的提取和鉴定第30-31页
        2.2.10 序列测定及基因组分析第31页
    2.3 结果第31-44页
        2.3.1 CPV VP2基因PCR扩增结果第31-32页
        2.3.2 19T-VP2菌液鉴定第32-33页
        2.3.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3页
        2.3.4 所分离毒株的亚型分析第33-35页
        2.3.5 所分离毒株VP2蛋白突变位点分析第35-39页
        2.3.6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及遗传进化分析第39-41页
        2.3.7 同源性分析第41-44页
    2.4 分析与讨论第44-47页
第三章 犬细小病毒的新型恒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第47-59页
    3.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3.1.1 毒株及样品第47页
        3.1.2 主要试剂第47-48页
        3.1.3 主要仪器第48页
    3.2 方法第48-51页
        3.2.1 引物设计第48-49页
        3.2.2 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9-50页
        3.2.3 CPV VP2目的基因的恒温扩增第50页
        3.2.4 最佳反应温度的优化第50-51页
        3.2.5 最佳反应时间的优化第51页
        3.2.6 特异性实验第51页
        3.2.7 反应产物酶切鉴定第51页
        3.2.8 灵敏度实验第51页
        3.2.9 临床样品检测第51页
    3.3 结果第51-56页
        3.3.1 CPV-VP2基因扩增结果第51-53页
        3.3.2 最佳反应温度的优化结果第53页
        3.3.3 最佳反应时间的优化结果第53-54页
        3.3.4 特异性鉴定结果第54页
        3.3.5 反应产物的酶切鉴定结果第54-55页
        3.3.6 灵敏度分析结果第55-56页
        3.3.7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第56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56-59页
全文总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附录一:犬细小病毒不同亚型主要氨基酸位点变化第69页
附录二:氨基酸缩写信息表第69-70页
附录三:参考毒株信息第70-73页
附录四:56 份分离株位点突变信息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香樟CcCBFs基因拟南芥抗寒性分析及转录组测序
下一篇:布拉酵母菌高密度培养技术及微胶囊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