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布拉酵母菌概述 | 第14-15页 |
1.2 布拉酵母菌的益生机制 | 第15页 |
1.2.1 抗毒素作用 | 第15页 |
1.2.2 抑制病原体生长 | 第15页 |
1.2.3 促进肠细胞成熟 | 第15页 |
1.2.4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代谢活动 | 第15页 |
1.3 布拉酵母菌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1 布拉酵母菌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2 布拉酵母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4 布拉酵母菌高密度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益生菌微胶囊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1 微胶囊壁材 | 第17页 |
1.5.2 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6.1 布拉酵母菌在生产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布拉酵母菌培养基优化 | 第22-35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2.1 菌株 | 第22页 |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3 培养基 | 第23页 |
2.2.4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2.2.5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2.6 培养基成分的筛选 | 第23页 |
2.2.7 显著因子筛选及中心组合实验 | 第23-24页 |
2.2.8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2.2.9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2.2.10 遗传算法寻优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3.1 培养基成分的确定 | 第26-28页 |
2.3.2 显著因子的筛选 | 第28-29页 |
2.3.3 响应面模型及分析 | 第29-31页 |
2.3.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分析 | 第31-32页 |
2.3.5 响应面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对比 | 第32-33页 |
2.3.6 遗传算法优化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布拉酵母菌高密度培养技术 | 第35-44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2.1 菌株 | 第35页 |
3.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3.2.3 培养基和溶液 | 第35-36页 |
3.2.4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36页 |
3.2.5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3.2.6 氨氮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3.2.7 1L发酵罐工艺条件优化 | 第36-37页 |
3.2.8 1L发酵罐流加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3.2.9 50L发酵罐放大培养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3.1 温度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接种量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pH值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3.4 溶氧水平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流加培养方式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6 50L发酵罐放大培养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布拉酵母菌微胶囊的制备 | 第44-56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2.1 菌株 | 第44页 |
4.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4.2.3 菌体收集 | 第44页 |
4.2.4 微胶囊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5 微胶囊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 第45页 |
4.2.6 不同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7 喷雾干燥工艺正交实验设计 | 第46页 |
4.2.8 微胶囊的性能表征 | 第46页 |
4.2.9 微胶囊对人工模拟胃液的耐受性分析 | 第46页 |
4.2.10 微胶囊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3.1 复合壁材对微胶囊有效活菌数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壁材浓度对微胶囊有效活菌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进风温度对微胶囊有效活菌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通气量对微胶囊有效活菌数的影响 | 第50页 |
4.3.5 上料速度对微胶囊有效活菌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6 微胶囊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4.3.7 微胶囊的形态特征及粒径分布 | 第52-53页 |
4.3.8 微胶囊对人工模拟胃液的耐受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9 微胶囊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布拉酵母菌微胶囊对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5.1 前言 | 第5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5.2.1 实验动物及场地 | 第56页 |
5.2.2 分组与饲养管理 | 第56-5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5.3.1 微胶囊对仔鸡体重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2 微胶囊对仔鸡采食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3 微胶囊对仔鸡料肉比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