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2.创新点 | 第14-15页 |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目标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系统思维 | 第16-17页 |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第17-18页 |
3.协同创新 | 第18-19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1.系统论 | 第19-20页 |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第20页 |
3.合众传播理论 | 第20-21页 |
4.协同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的现状 | 第22-32页 |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取得的成绩 | 第22-25页 |
1.协同创新理念逐步确立 | 第22-23页 |
2.协同创新途径日益丰富 | 第23-24页 |
3.协同创新效果初步显现 | 第24-25页 |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队伍未形成合力 | 第25-27页 |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平台未有效建立 | 第27-29页 |
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内容缺乏感染力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内部原因 | 第32-35页 |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协同创新认识不到位 | 第32-34页 |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34-35页 |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外部原因 | 第35-40页 |
1.网络环境复杂加大制度监管难度 | 第35-36页 |
2.市场逐利倾向造成价值选择偏差 | 第36-38页 |
3.社会思潮多元冲击主流价值观念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系统思维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 | 第40-52页 |
一、注重系统思维的整体性,抓好“一把手工程” | 第40-42页 |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高校领导意识形态责任意识 | 第40页 |
2.密切联系群众,发挥高校党委的核心带领作用 | 第40-41页 |
3.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高校领导的宣传能力水平 | 第41-42页 |
二、注重系统思维的目的性,抓好“人才工程” | 第42-44页 |
1.统筹规划,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梯队建设 | 第42-43页 |
2.齐抓共管,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育人能力 | 第43-44页 |
3.凝心聚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 | 第44页 |
三、注重系统思维的开放性,抓好“互联网+工程” | 第44-47页 |
1.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互相融,形成舆论共鸣 | 第44-45页 |
2.“政校媒”通力配合,建立健全联动宣传体系 | 第45-46页 |
3.统筹整合网络资源,形成网络育人工作合力 | 第46页 |
4.建设网络良好生态,树立网络安全观 | 第46-47页 |
四、注重系统思维的协调性,抓好“阵地工程” | 第47-49页 |
1.加强课堂管理,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 | 第47-48页 |
2.规范社团管理,加强活动监督 | 第48页 |
3.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 | 第48-49页 |
五、注重系统思维的动态性,抓好机制建设 | 第49-52页 |
1.完善畅通有序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9-50页 |
2.建立有效联动的协同创新机制 | 第50页 |
3.健全人文关怀的宣传保障机制 | 第50页 |
4.构建奖惩分明的宣传激励机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