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校本课程 | 第10页 |
1.2.2 校本课程开发 | 第10-11页 |
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12页 |
1.3.2 传统手工技艺 | 第12-14页 |
1.3.3 校本课程 | 第14-18页 |
1.3.4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1.4.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1页 |
1.4.2 课程开发理论 | 第21-26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2 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 第31-54页 |
2.1 非遗文化的内涵 | 第31-32页 |
2.2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 | 第32-35页 |
2.3 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 第35-40页 |
2.4 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 第40-54页 |
2.4.1 云南省非遗的文化资源 | 第40-41页 |
2.4.2 学校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2.4.3 学生需求分析 | 第42-47页 |
2.4.4 师资经验和团队保障 | 第47-54页 |
3 非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 第54-83页 |
3.1 课程的组织管理 | 第54-57页 |
3.1.1 成立课程开发小组 | 第54-55页 |
3.1.2 校本课程开发形式 | 第55页 |
3.1.3 教师培训 | 第55-57页 |
3.2 非遗课程设计 | 第57-60页 |
3.2.1 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 第57-58页 |
3.2.2 非遗课程总目标的设计 | 第58-59页 |
3.2.3 非遗课程具体目标的设计 | 第59-60页 |
3.3 非遗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60-63页 |
3.3.1 非遗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依据 | 第60-61页 |
3.3.2 非遗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思考 | 第61-62页 |
3.3.3 非遗课程纲要的组织 | 第62-63页 |
3.4 非遗课程的实施 | 第63-64页 |
3.4.1 课程开设的形式 | 第63页 |
3.4.2 学习方法的选择 | 第63-64页 |
3.5 提出课程改进的行动方案 | 第64-65页 |
3.6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的改进 | 第65-66页 |
3.6.1 课堂形式多样丰富 | 第65页 |
3.6.2 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的途径探索 | 第65-66页 |
3.6.3 课程内容的调整 | 第66页 |
3.6.4 学业评价方法的改进 | 第66页 |
3.7 实施课例 | 第66-75页 |
3.7.1 实例一扎染的制作(讲授与实践课) | 第66-70页 |
3.7.2 实例二“扎染里的民族味道”(扎染历史文化的寻访活动) | 第70-73页 |
3.7.3 实例三“扎染技艺在当代社会需不需要传承”辩论赛 | 第73-75页 |
3.8 课程的评价 | 第75-83页 |
3.8.1 评价的内容 | 第75页 |
3.8.2 课程评价的原则 | 第75-76页 |
3.8.3 课程的多元评价 | 第76-83页 |
4 问题与反思 | 第83-97页 |
4.1 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调查与反馈 | 第83-88页 |
4.2 课程实施后教师的调查与反馈 | 第88-93页 |
4.3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 第93-95页 |
4.3.1 课程目标的拟定与反思 | 第93-94页 |
4.3.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反思 | 第94页 |
4.3.3 实施过程与反思 | 第94页 |
4.3.4 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 第94-95页 |
4.4 行动方案的完善 | 第95-97页 |
4.4.1 课程决策 | 第95页 |
4.4.2 阶段性调查问卷 | 第95-96页 |
4.4.3 调查问卷的结论 | 第96-97页 |
5 对策与建议 | 第97-101页 |
5.1 创新和特色 | 第97-99页 |
5.1.1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97-98页 |
5.1.2 推动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发展 | 第98页 |
5.1.3 建立健全学校的课程管理机制兙 | 第98-99页 |
5.1.4 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 第99页 |
5.2 效率与建议 | 第99-100页 |
5.2.1 对文化管理教育部门的建议 | 第99-100页 |
5.2.2 对老师的建议 | 第100页 |
5.2.3 对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 第100页 |
5.3 进一步研究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附录 | 第104-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