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疯病”杀人法律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疯病”的认定及相关立法 | 第17-29页 |
第一节“疯病”的名与实 | 第17-22页 |
一、“疯病”之名称 | 第17-20页 |
二、“疯病”之认定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法律规定的发展 | 第22-29页 |
一、清代以前的法律规范 | 第22-26页 |
二、清代疯病杀人的法律规范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清代疯病杀人的预防性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清代预防疯病杀人的立法发展 | 第29-32页 |
第二节 预防疯病杀人的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有关预防疯病杀人的案例研究 | 第34-37页 |
一、比照“自杀”的法律适用 | 第34-35页 |
二、旗人同样适用报官锁锢制度 | 第35页 |
三、报官锁锢制度具体施行效果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清代对疯病杀人的惩治性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37-52页 |
第一节 清代惩治疯病杀人的立法发展 | 第37-41页 |
第二节 惩治疯病杀人的主要内容 | 第41-44页 |
一、规定的层次性 | 第42-43页 |
二、惩罚的严厉性 | 第43页 |
三、长幼尊卑观念的贯彻 | 第43页 |
四、家族主义原则的体现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有关惩治疯病人杀人的案例研究 | 第44-52页 |
一、法律的具体适用 | 第48-49页 |
二、根据尊长的身份以制罪 | 第49-51页 |
三、与常人杀人犯罪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清代开释疯病杀人者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清代开释疯病杀人者的立法发展 | 第52-55页 |
第二节 开释疯病杀人者的主要内容 | 第55-57页 |
一、立法上的重复 | 第55-56页 |
二、疯病杀人者得到开释的途径 | 第56页 |
三、犯罪行为的限定 | 第56页 |
四、开释条件的严苛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有关开释疯病杀人者的案例研究 | 第57-60页 |
一、基于伦理的法外施恩 | 第57-58页 |
二、狭义上的恩旨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清末法律改革下的变革与影响 | 第60-65页 |
第一节 传统刑法与近代西方法律下的冲突与发展 | 第60-63页 |
一、法律文本的变化与发展 | 第60-61页 |
二、法律思想的冲突 | 第61-62页 |
三、疯人院的产生 | 第62-63页 |
第二节 传统法的思考与法制现代化前瞻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