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虐待”共享单车行为的刑事责任研究

硕士论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导言第7-12页
    一、提出问题第7页
    二、研究价值第7页
    三、文献综述第7-9页
    四、研究方法第9页
    五、论文结构第9-10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0-12页
第一章“私占”型的“虐待”行为的定性第12-23页
    第一节 本章相关背景第12-15页
        一、相关案例介绍第12-13页
        二、“私占”行为“虐待”共享单车的表现第13-15页
    第二节“私自上锁”行为的定性分析第15-19页
        一、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第15-16页
        二、盗窃罪中“财物”的范围第16-18页
        三、本节结论第18-19页
    第三节“使用完后占为己有”的行为定性分析第19-23页
        一、侵占罪的相关问题研究第19-21页
        二、盗窃罪的行为对象第21页
        三、本节结论第21-23页
第二章 换贴二维码型的“虐待”行为的定性第23-31页
    第一节 本章相关背景第23-25页
        一、相关案例介绍第23页
        二、“偷换二维码”行为“虐待”共享单车的表现第23-25页
    第二节“利用被害人交付”的换偷二维码行为的定性分析第25-27页
        一、行为人的欺骗行为第25-26页
        二、被害人的处分行为第26-27页
        三、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被害人的处分行为有因果关系第27页
        四、本节结论第27页
    第三节“行为人自己获取财物”的换贴二维码行为定性第27-31页
        一、诈骗罪被害人的处分意识第28-29页
        二、诈骗罪中被害人的处分行为第29-30页
        三、盗窃罪的行为特征第30页
        四、本节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破坏、毁损型的“虐待”行为的定性第31-41页
    第一节 本章相关背景第31-33页
        一、相关案例介绍第31-32页
        二、破坏行为“虐待”共享单车的表现第32-33页
    第二节 单纯破坏共享单车的定性分析第33-35页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相关问题研究第33-34页
        二、寻衅滋事罪的相关问题研究第34-35页
        三、本节结论第35页
    第三节“竞争性破坏”行为的定性分析第35-37页
        一、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相关问题研究第36-37页
        二、本节结论第37页
    第四节 计算损失的标准研究第37-41页
        一、争论的由来第37-38页
        二、共享单车损失价值包括附属价值的正当性第38-39页
        三、共享单车损失价值包括附属价值的必要性第39-40页
        四、本节结论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疯病”杀人法律研究
下一篇:论重刑治贪的刑罚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