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10-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2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第一章 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实践困境第14-24页
    第一节 食品安全案件“移送率”低迷第15-16页
        一、食品监管部门案件“移送率”低第15页
        二、食品安全案件逆向“移送率”难查第15-16页
    第二节 食品安全刑事处罚乏力第16-24页
        一、食品安全刑事处罚数量少第16-17页
        二、食品安全行刑受处罚主体差异明显第17-18页
        三、食品安全行刑不法行为不对称第18-21页
        四、食品安全行刑处罚结果失均衡第21-24页
第二章 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困境实体法分析第24-34页
    第一节 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对象界定不一第24-26页
        一、食品安全行刑立法规范对象概述第25页
        二、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对象种类有别第25页
        三、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对象外延有别第25-26页
    第二节 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主体杂陈第26-28页
        一、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主体概述第26页
        二、相关食品安全行政法规范主体缺席刑事立法第26-27页
        三、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者缺席行政立法第27-28页
    第三节 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主观方面与客体分歧第28-29页
        一、“过失”主观心态行刑立法态度不一第28-29页
        二、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客体指向不一第29页
    第四节 食品安全行刑法规范客观方面各异第29-34页
        一、“食品”行刑法规范客观方面存异第30-32页
        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行刑法规范客观方面存异第32-33页
        三、“食用农产品”行刑法规范客观方面存异第33-34页
第三章 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困境衔接机制分析第34-45页
    第一节 行刑衔接机制规范设置略混乱第34-35页
        一、行刑衔接机制规范数量众多第34页
        二、行刑衔接机制规范位阶较低第34-35页
        三、行刑衔接机制规范内容不一第35页
    第二节 食品监管部门职权定位不清晰第35-38页
        一、食品监管部门首次判定权判断困难第35-36页
        二、食品监管部门“移送”过程规定相左第36-38页
        三、食品监管部门复议申请权不健全第38页
    第三节 食品安全逆向衔接机制不完善第38-41页
        一、公安与食品监管部门之间逆向衔接机制不健全第38-39页
        二、检察院与食品监管部门之间逆向衔接机制不健全第39-40页
        三、法院与食品监管部门之间逆向衔接机制不健全第40-41页
    第四节 检察机关职权行使缺乏保障性第41-42页
        一、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趋于保守第41页
        二、检察机关移送监督趋于保守第41-42页
    第五节“刑事优先原则”未完全突破第42-45页
        一、“刑事优先原则”现状考察第42-43页
        二、“刑事优先原则”现状反思第43-45页
第四章 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对策研究第45-60页
    第一节 食品安全实体衔接重新审视第45-52页
        一、及时修订食品安全相关行政立法第45-46页
        二、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第46-48页
        三、《食品安全法》立法模式探讨第48页
        四、食品安全刑事立法重新审视第48-52页
    第二节 行刑衔接机制的梳理再塑第52-60页
        一、统一行刑衔接机制立法第52-53页
        二、完善逆向衔接机制第53-54页
        三、完善食品监管部门复议机制第54-55页
        四、明确食品监管部门首次判定权第55页
        五、完善人民检察院监督机制第55-58页
        六、突破“刑事优先原则”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5-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问题研究--以特殊类型合同诈骗案之“两头骗”为例
下一篇:清代“疯病”杀人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