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应对策略--以承德技师学院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中职院校 | 第15-16页 |
(二)中职生 | 第16页 |
(三)厌学 | 第16页 |
六、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承德技师学院学生厌学的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一、学生厌学的比例 | 第17-19页 |
(一)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厌学的比例 | 第17-18页 |
(二)不同年级中职学生厌学的比例 | 第18页 |
(三)不同成绩的中职学生厌学比例 | 第18-19页 |
二、学生厌学的表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承德技师学院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 第21-35页 |
一、学生个人因素 | 第21-24页 |
(一)学习动机 | 第21-22页 |
(二)学习策略 | 第22-23页 |
(三)学习态度 | 第23-24页 |
二、家庭环境因素 | 第24-28页 |
(一)家长的期待 | 第24-25页 |
(二)家庭教养方式 | 第25-26页 |
(三)家庭结构与亲情关系 | 第26-28页 |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28-33页 |
(一)教师因素 | 第28-30页 |
(二)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 第30-31页 |
(三)学习内容和教材 | 第31-32页 |
(四)学校的教育环境 | 第32页 |
(五)教育体制因素 | 第32-33页 |
四、社会的因素 | 第33-35页 |
(一)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 | 第33页 |
(二)学生的价值观念 | 第33页 |
(三)就业制度 | 第33-34页 |
(四)网络媒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承德技师学院应对学生厌学的策略 | 第35-43页 |
一、针对学生自身 | 第35-38页 |
(一)提升学习动机 | 第35-36页 |
(二)教授学习策略 | 第36-38页 |
二、强化学校教育管理 | 第38-41页 |
(一)树立多元评价标准,培养技能型人才 | 第38页 |
(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课程 | 第38-39页 |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第39页 |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 第39-40页 |
(五)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学改革 | 第40页 |
(六)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 第40-41页 |
三、开展家校合作,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 第41-43页 |
(一)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 第41-42页 |
(二)引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一 | 第47-51页 |
附录二 | 第51-52页 |
附录三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