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蛋白质结构从头预测构象空间优化理论与方法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3-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创新点第24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24-26页
第2章 蛋白质结构预测基本知识第26-34页
    2.1 蛋白质结构第26-29页
    2.2 蛋白质结构域第29-30页
    2.3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第30-31页
    2.4 能量函数第31-32页
    2.5 预测结构评价指标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局部抽象凸估计的差分进化算法第34-55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预备知识第35-37页
        3.2.1 差分进化算法第35-36页
        3.2.2 抽象凸估计第36-37页
    3.3 算法设计及分析第37-43页
        3.3.1 抽象凸估计选择策略第38-39页
        3.3.2 无效区域排除策略第39-40页
        3.3.3 局部增强策略第40页
        3.3.4 算法描述第40-41页
        3.3.5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41-43页
    3.4 数值实验与讨论第43-54页
        3.4.1 测试函数和实验设置第43页
        3.4.2 评价指标第43-44页
        3.4.3 与state-of-the-art DE算法比较第44-50页
        3.4.4 与非DE算法比较第50-52页
        3.4.5 CEC2015函数测试第52-54页
        3.4.6 参数分析第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抽凸估计的多阶段差分进化算法第55-91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算法设计及分析第56-63页
        4.2.1 抽象凸估计阶段预测第57-59页
        4.2.2 质心变异策略第59-60页
        4.2.3 阶段策略池第60页
        4.2.4 参数自适应第60-61页
        4.2.5 时间复杂度第61-63页
    4.3 实验与讨论第63-89页
        4.3.1 测试函数和实验设置第63-64页
        4.3.2 与state-of-the-art DE算法比较第64-69页
        4.3.3 扩展性分析第69-74页
        4.3.4 组件效果分析第74-81页
        4.3.5 参数研究第81-86页
        4.3.6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86-87页
        4.3.7 CEC2013函数测试第87-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抽象凸估计多变异策略蛋白质构象空间优化算法第91-107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预备知识第92-93页
        5.2.1 基于知识的粗粒度能量模型第92-93页
        5.2.2 片段组装第93页
    5.3 算法设计及分析第93-99页
        5.3.1 测试构象生成策略第94页
        5.3.2 抽象凸估计模型第94-96页
        5.3.3 下界估计构象选择策略第96页
        5.3.4 距离谱约束策略第96-97页
        5.3.5 算法描述第97-98页
        5.3.6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98-99页
    5.4 实验与讨论第99-106页
        5.4.1 测试蛋白及实验设置第99页
        5.4.2 预测结果分析第99-103页
        5.4.3 收敛性分析第103页
        5.4.4 采样能力分析第103-104页
        5.4.5 与state-of-the-art算法比较第104-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多域蛋白结构域组装算法第107-126页
    6.1 引言第107-108页
    6.2 组装算法第108-114页
        6.2.1 多域蛋白质库构建第108-109页
        6.2.2 局部-全局模板搜索第109-111页
        6.2.3 滑动窗口模板重叠第111-112页
        6.2.4 能量函数第112-114页
    6.3 Linker建模第114-116页
        6.3.1 随机游走初始化第114-115页
        6.3.2 Linker能量函数第115-116页
    6.4 实验与讨论第116-125页
        6.4.1 测试集和实验设置第116-117页
        6.4.2 多域蛋白评价指标第117-118页
        6.4.3 天然态结构域组装第118-122页
        6.4.4 预测结构域组装第122-123页
        6.4.5 CASP12多域蛋白组装第123-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29页
    7.1 总结第126-128页
    7.2 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142-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表达的Pedobacter heparinus源N-乙酰-D-葡萄糖胺C-2差向异构酶的酶学特性、异构机理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朱兆良与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