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1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第一章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 第18-20页 |
1 纤维素 | 第18-19页 |
1.1 纤维素的来源 | 第18页 |
1.2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8-19页 |
2 纤维素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内切β-葡聚糖酶概述 | 第20-27页 |
1 内切β-葡聚糖酶来源 | 第20-21页 |
1.1 产内切β-葡聚糖酶的微生物 | 第20页 |
1.2 产内切β-葡聚糖酶的植物 | 第20-21页 |
1.3 产内切β-葡聚糖酶的动物 | 第21页 |
2 内切β-葡聚糖酶性质 | 第21页 |
3 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3.1 内切β-葡聚糖酶在原核生物中表达 | 第22页 |
3.2 内切β-葡聚糖酶在真核生物中表达 | 第22-24页 |
4 内切β-葡聚糖酶的应用 | 第24-27页 |
4.1 在动物营养与青贮饲料工业的应用 | 第24-25页 |
4.2 在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应用 | 第25页 |
4.3 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25-26页 |
4.4 在洗涤工业的应用 | 第26页 |
4.5 在造纸工业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白蚁与内切β-葡聚糖酶 | 第27-30页 |
1 白蚁简介 | 第27页 |
2 白蚁纤维素酶来源 | 第27-30页 |
2.1 白蚁体内的原生动物 | 第27-28页 |
2.2 白蚁体内的共生细菌 | 第28页 |
2.3 白蚁自身分泌产生 | 第28页 |
2.4 白蚁体外共生的真菌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1 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的来源 | 第30页 |
2 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酶学性质 | 第30-31页 |
3 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适冷机理的研究 | 第31-32页 |
4 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工程研究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3-3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33页 |
3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34-121页 |
第一章 圆唇散白蚁肠道产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EglC)共生菌筛选及酶的分离纯化 | 第3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3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7-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2.1 低温EglC分泌菌株的筛选 | 第42-43页 |
2.2 低温EglC产酶菌株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 第43-44页 |
2.3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4-47页 |
2.4 低温EglC纯化结果 | 第47页 |
2.5 低温EglC酶学性质分析 | 第47-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二章 Citrobaeter farmeriA1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EglC)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5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2.1 总DNA的提取 | 第55-56页 |
2.2 EglC保守结构序列扩增 | 第56页 |
2.3 全长EglC基因序列扩增 | 第56页 |
2.4 EglC基因的T克隆 | 第56-57页 |
2.5 EglC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2.6 EglC氨基酸序列及其高级结构分析 | 第58-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Citrobacter farmeriA1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Egl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 | 第63-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3-6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4-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5页 |
2.1 原核表达EglC基因的扩增 | 第67-68页 |
2.2 原核表达EglC基因的T克隆 | 第68-69页 |
2.3 原核蛋白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9-70页 |
2.4 重组表达菌的转化和IPTG诱导结果 | 第70-71页 |
2.5 重组表达菌的产酶活性 | 第71-72页 |
2.6 EglC酶学性质分析 | 第72-75页 |
3 讨论 | 第75-76页 |
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Citrobacter farmeri A1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EglC)基因与新型标签Protein S tag的融合表达 | 第77-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7-7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2.1 融合表达设计 | 第80-81页 |
2.2 新型载体pET-ProS载体的构建 | 第81页 |
2.3 原核表达质粒pET(ProS-EglC)的构建 | 第81-83页 |
2.4 重组表达菌的转化和IPTG诱导结果 | 第83-84页 |
2.5 重组表达菌的产酶活性 | 第84-85页 |
2.6 ProS-EglC酶学性质分析 | 第85-88页 |
3 讨论 | 第88-89页 |
4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Citrobacter farmeri A1低温内切β-葡聚糖酶(EglC)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 | 第90-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0-9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90-9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93-9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6页 |
2.1 真核表达EglC基因的扩增 | 第96-97页 |
2.2 真核表达EglC基因的T克隆 | 第97-98页 |
2.3 真核蛋白表达质粒pPICZαA-PEglC的构建 | 第98-101页 |
2.4 重组载体pPICZaA-PEglC线性化 | 第101-102页 |
2.5 电转和筛选 | 第102页 |
2.6 重组毕赤酵母阳性克隆子诱导结果 | 第102-104页 |
2.7 重组酶P-EglC酶学性质分析 | 第104-106页 |
3 讨论 | 第106-108页 |
4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内切β-葡聚糖酶(ElgC)的密码子优化设计及其在Pichia pastorisi中的表达 | 第109-1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09-11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10-11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9页 |
2.1 密码子优化SEglC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 第111-114页 |
2.2 SEglC基因与EglC基因比较分析 | 第114-117页 |
2.3 重组表达质粒的转换与筛选 | 第117页 |
2.4 重组菌P.pastoris pPICZΩA-SEglC的诱导及其重组酶纯化 | 第117页 |
2.5 重组菌P.pastoris pPICZαA-SEglC遗传稳定性 | 第117-119页 |
3 讨论 | 第119-120页 |
4 小结 | 第120-121页 |
全文总结 | 第121-123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附录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