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与竞争力评价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1页
    2.1 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概念界定与意义第13-15页
        2.1.1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界定与分类第13页
        2.1.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定义与意义第13-15页
    2.2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研究第15-17页
        2.2.1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第15-16页
        2.2.2 集聚经济理论第16-17页
        2.2.3 波特:钻石结构模型第17页
        2.2.4 帕德莫、吉博森:GEM模型第17页
    2.3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19页
        2.3.1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第17-18页
        2.3.2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第18-19页
    2.4 文献评述第19-21页
第3章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分析第21-37页
    3.1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第21-24页
        3.1.1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综合情况第21-22页
        3.1.2 产业增长趋势分析第22-23页
        3.1.3 吸纳就业能力分析第23-24页
    3.2 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案例分析第24-37页
        3.2.1 上海第24-28页
        3.2.2 武汉第28-30页
        3.2.3 重庆第30-37页
第4章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第37-43页
    4.1 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第37-38页
        4.1.1 空间基尼系数第37页
        4.1.2 赫芬达尔指数(H)第37页
        4.1.3 地理集中指数(EG)第37-38页
        4.1.4 区位熵第38页
    4.2 数据来源第38-39页
    4.3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测度第39-41页
        4.3.1 空间基尼系数测度第39页
        4.3.2 赫芬达尔指数(H)测度第39-40页
        4.3.3 地理集中指数(EG指数)测度第40-41页
        4.3.4 区位熵测度第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第43-58页
    5.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界定第43页
    5.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3-47页
        5.2.1 动力因素第43-44页
        5.2.2 市场效益第44-46页
        5.2.3 创新能力第46-47页
        5.2.4 集聚环境第47页
    5.3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实证分析第47-58页
        5.3.1 理论模型基本原理第47-48页
        5.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48-52页
        5.3.3 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第52-55页
        5.3.4 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总体评价第55-58页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8-63页
    6.1 主要结论第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63页
        6.2.1 强化要素支持第59-60页
        6.2.2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第60-61页
        6.2.3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伟尔奇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