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产铁载体活性真菌筛选及铁载体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初步探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一部分 产铁载体菌株的筛选及相关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初步研究第15-51页
    第一章 活性菌株的筛选第15-27页
        第一节 高PH培养与CAS法结合的菌株筛选第15-23页
            1 实验材料第15-16页
                1.1 菌株来源第15页
                1.2 培养基第15页
                1.3 实验仪器第15-16页
            2 实验方法第16-18页
                2.1 菌株活化第16页
                2.2 菌株筛选方法第16-17页
                2.3 高pH液体培养基配制第17页
                2.4 CAS显色液的配制第17-18页
                2.5 复筛菌株铁载体初步定量测定第18页
                2.6 复筛菌株铁载体化学结构初步检测第18页
            3 实验结果第18-22页
                3.1 菌株初筛结果第18-20页
                3.2 菌株复筛结果第20-21页
                3.3 复筛菌株铁载体初步定量测定第21-22页
                3.4 复筛菌株铁载体类型初步判断第22页
            4 讨论第22-23页
        第二节 复筛菌株小样固体发酵预实验第23-27页
            1 实验材料第23页
                1.1 使用菌株第23页
                1.2 培养基及试剂第23页
                1.3 试剂第23页
                1.4 实验仪器第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1 菌株活化第23-24页
                2.2 培养基配制及优化第24-25页
            3 实验结果第25-26页
                3.1 培养基优化结果第25页
                3.2 6株真菌发酵粗提物CAS活性检测结果第25-26页
            4 讨论第26-27页
    第二章 产铁载体真菌的初步鉴定第27-33页
        1 实验材料第27页
            1.1 实验菌株第27页
            1.2 培养基第27页
            1.3 仪器及试剂第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1 菌株显微结构观察第27-28页
            2.2 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8页
        3 基于菌株的ITS基因序列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第28-32页
            3.1 复筛菌株的排重第28页
            3.2 FECH-050鉴定结果第28-29页
            3.3 FEDT-092鉴定结果第29-30页
            3.4 FECH-031鉴定结果第30-31页
            3.5 FECH-074鉴定结果第31-32页
        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相关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初步研究第33-51页
        第一节 FECH-031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结构预判第33-44页
            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1.1 菌株来源第33页
                1.2 培养基第33页
                1.3 主要的仪器及试剂第33-34页
            2 实验方法第34-37页
                2.1 菌株扩大发酵第34-35页
                2.2 发酵物提取分离第35-37页
                2.3 化合物结构预判第3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3.1 化合物的获得第37-38页
                3.2 化合物结构数据库检索预判第38-43页
                3.3 讨论第43-44页
        第二节 FECH-050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分离及结构预判第44-51页
            1 实验材料第44页
                1.1 实验菌株第44页
                1.2 培养基第44页
                1.3 仪器及试剂第44页
            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2.1 发酵物提取分离第44-45页
                2.2 粗提物分离第45-4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3.1 化合物的获得第46-47页
                3.2 化合物结构数据库检索预判第47-50页
                3.3 讨论第50-51页
第二部分 铁载体活性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初步研究第51-109页
    1 背景简介第51页
    2 微生物群落研究的重要性第51页
    3 铁载体对微生物群落构成影响分析第51-53页
    第四章 纯培养模型下铁载体活性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分析第53-67页
        第一节 纯培养预备实验1-培养基和土样稀释条件筛选第53-55页
            1 土样来源第53页
            2 材料和方法第53-54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53页
                2.2 培养基组成第53页
                2.3 各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情况初步考察第53-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55页
        第二节 纯培养预备实验2-CAS双层平板法第55-56页
            1 土样来源第55页
            2 材料和方法第55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55页
                2.2 CAS双层平板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第55页
                2.3 实验方法第5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5-56页
        第三节 纯培养预备实验3-单层平板法第56-59页
            1 土样来源第5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56页
            3 试剂与仪器第56页
            4 单层平板实验方法第56-59页
        第四节 纯培养模型下铁载体化合物对程海土样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分析第59-67页
            1 样品来源第59页
            2 试剂与仪器第59页
            3 实验方法第59-61页
                3.1 纯培养样的获取第59页
                3.2 基因组DNA提取第59-60页
                3.3 PCR扩增体系组成第60页
                3.4 PCR反应条件第60页
                3.5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60-61页
            4 结果分析第61-67页
                4.1 样本序列质量分析第61页
                4.2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第61-62页
                4.3 所有读取OTU大概归类分析第62-66页
                4.4 纯培养模型结果总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免培模型下铁载体活性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第67-109页
        第一节 免培养模型下铁载体活性化合物对两种土样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67-105页
            1 各模型组铁载体活性化合物浓度的选择第67-70页
                1.1 浓度实验设计第67-68页
                1.2 浓度实验结果第68-70页
            2 免培养实验设计第70-72页
            3 程海土样免培养模型组分析结果(原核微生物类群)第72-88页
                3.1 样本序列质量分析第72-74页
                3.2 各样本间差异性初步判断第74-88页
            4 锡尾矿土样免培养模型组分析结果(原核微生物类群)第88-102页
                4.1 样本序列质量分析第88-89页
                4.2 各样本间差异性初步判断第89-102页
            5 分泌性铁载体对两种不同来源土样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比较分析第102-105页
        第二节 基于分泌型铁载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进行选择性抑菌活性考察第105-10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5-107页
                1.1 测试病原菌来源第105页
                1.2 培养基第105页
                1.3 分泌型铁载体实验模型设计第105-107页
            2 实验方法第107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07-109页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第109-126页
    1 研究背景第109-126页
        1.1 铁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第109页
        1.2 铁载体的概念第109-110页
        1.3 铁载体的发现和研究现状第110-113页
        1.4 铁载体的分类和检测方法第113-115页
        1.5 铁载体介导的铁离子吸收第115-118页
        1.6 几种真菌中的铁载体第118-119页
        1.7 铁载体的应用第119-126页
全文总结第126-128页
    1 产铁载体活性真菌筛选第126-127页
    2 铁载体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6页
附录第136-152页
    1 菌株ITS序列测序结果第136-139页
    2 化合物碳谱图第139-151页
    3 培养基配方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灵山地区朝鲜姬鼠、社鼠的生态位分化
下一篇: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对海水酸化与UV辐射的生理学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