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对海水酸化与UV辐射的生理学响应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s)第13-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第15-33页
    1.1 颗石藻第15-22页
        1.1.1 颗石藻的生态地位第15-17页
        1.1.2 颗石藻生活史第17-18页
        1.1.3 颗石藻钙化的功能第18-22页
    1.2 海洋酸化第22-26页
        1.2.1 海洋酸化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22-23页
        1.2.2 颗石藻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第23-26页
    1.3 紫外辐射第26-29页
        1.3.1 紫外辐射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26-27页
        1.3.2 颗石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第27-29页
    1.4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4.1 不同钙化程度颗石藻的获取第29-30页
        1.4.2 碳酸盐系统的调控第30页
        1.4.3 紫外辐射的研究方法第30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3页
第2章 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第33-57页
    2.1 前言第33-3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2.2.1 藻种第34页
        2.2.2 实验设计第34-35页
        2.2.3 光强测定第35-36页
        2.2.4 生长速率及细胞粒径测定第36页
        2.2.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36-37页
        2.2.6 色素含量测定第37页
        2.2.7 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以及颗粒无机碳(PIC)含量测定第37-38页
        2.2.8 统计分析第38-39页
    2.3 结果第39-54页
        2.3.1 光强条件第39-41页
        2.3.2 生长速率与F_v/F_m第41-42页
        2.3.3 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第42-43页
        2.3.4 PIC、POC和PON的含量及产率第43-45页
        2.3.5 PIC/POC和POC/PON第45-48页
        2.3.6 细胞粒径及色素含量第48-49页
        2.3.7 两种光环境适应下的细胞对高紫外辐射的短期光化学响应第49-53页
        2.3.8 两种光环境适应下的细胞在短期高紫外辐射下的修复和损伤速率第53-54页
    2.4 讨论第54-56页
    2.5 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对酸化与紫外的耦合响应第57-79页
    3.1 前言第57-5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3.2.1 藻种第58页
        3.2.2 实验设计第58页
        3.2.3 光强测定第58页
        3.2.4 碳酸盐系统测定第58-59页
        3.2.5 生长速率及细胞粒径测定第59页
        3.2.6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59页
        3.2.7 色素含量测定第59页
        3.2.8 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以及颗粒无机碳(PIC)含量测定第59页
        3.2.9 统计分析第59页
    3.3 结果第59-75页
        3.3.1 碳酸盐系统参数第59-60页
        3.3.2 生长速率与F_v/F_m第60-62页
        3.3.3 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第62-66页
        3.3.4 PIC、POC和PON的含量及产率第66-67页
        3.3.5 PIC/POC和POC/PON第67-68页
        3.3.6 细胞粒径及色素含量第68-72页
        3.3.7 两种CO_2浓度适应下的细胞对高紫外辐射的短期光化学响应第72-74页
        3.3.8 两种CO_2浓度适应下的细胞在短期高紫辐射迫下的修复和损伤速率第74-75页
    3.4 讨论第75-78页
    3.5 小结第78-79页
总结与创新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3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铁载体活性真菌筛选及铁载体化合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初步探究
下一篇: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群体遗传结构及本地适应性机制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