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古村聚落形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第一节 概念梳理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8-13页 |
1.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2.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朱家峪古村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古村自然地理环境 | 第16-18页 |
1.区域位置 | 第16-17页 |
2.地理特征 | 第17-18页 |
3.气候特征 | 第18页 |
第二节 古村历史背景 | 第18-21页 |
1.历史渊源 | 第18-19页 |
2.历史变迁及原因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朱家峪古村聚落形态特征分析 | 第21-42页 |
第一节 影响朱家峪古村聚落形态的外部因素 | 第21-36页 |
1.生态环境与聚落形态 | 第21-24页 |
1) 风水理念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2.文化基因与聚落形态 | 第24-36页 |
1) 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24-29页 |
2) 宗教信仰的影响 | 第29-33页 |
3) 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朱家峪聚落形态的外部空间研究 | 第36-42页 |
1.线形布局的聚落形态及成因 | 第36-37页 |
2.道路系统的空间研究 | 第37-42页 |
1) 街巷道路空间分析 | 第37-40页 |
2) 公共节点空间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朱家峪民居形态特征分析 | 第42-67页 |
第一节 民居构成要素与功能分析 | 第42-49页 |
1.院落形制与空间层次 | 第42-44页 |
2.建筑形制与空间层次 | 第44-49页 |
第二节 民居建筑技术分析 | 第49-67页 |
1.建筑用材 | 第49-51页 |
2.建筑细部构件分析 | 第51-56页 |
3.防御、排水及取暖设施分析 | 第56-59页 |
4.装饰艺术分析 | 第59-66页 |
5.建筑习俗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图表目录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