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量子论论文

基于多个冷原子系综的量子网络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量子隐形传态第15-16页
    1.2 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第16-18页
    1.3 多个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第18-19页
    1.4 量子网络的物理实现第19-22页
    1.5 量子网络的发展现状第22-25页
    1.6 论文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单光子与原子系综的相互作用第27-39页
    2.1 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经典图像下的描述第27-34页
        2.1.1 光与原子在自由空间里的相互作用第27-30页
        2.1.2 光与原子在腔内的相互作用第30-34页
    2.2 腔增强情况下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量子理论第34-37页
        2.2.1 Jaynes-Cumming模型第34-35页
        2.2.2 外部光场经由腔内原子的散射过程第35-36页
        2.2.3 光与原子系综在腔内的作用第36-37页
    2.3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冷原子系综的制备第39-61页
    3.1 真空系统第39-40页
    3.2 激光系统第40-48页
        3.2.1 780nm激光第42-45页
        3.2.2 795nm激光第45-48页
    3.3 磁场第48-49页
    3.4 磁光阱第49-55页
        3.4.1 基本原理第49-54页
        3.4.2 磁光阱中的原子数第54-55页
    3.5 偏振梯度冷却第55-56页
    3.6 原子团光学厚度和温度的测量第56-59页
        3.6.1 吸收成像法测量原子光学厚度第56-58页
        3.6.2 冷原子系综温度的测量第58-59页
    3.7 实验上对原子温度的进一步冷却第59-60页
    3.8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高效可读出的量子存储器第61-95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DLCZ量子存储器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第61-70页
        4.2.1 写过程第61-63页
        4.2.2 读出过程第63-64页
        4.2.3 读出过程的EIT第64-67页
        4.2.4 衡量量子存储器性能的常用指标第67-70页
    4.3 自由空间下DLCZ量子存储实验第70-80页
        4.3.1 基本设置第70-72页
        4.3.2 环境磁场的补偿第72-74页
        4.3.3 原子态初态的制备第74-79页
        4.3.4 偶然符合事例第79页
        4.3.5 多激发事例第79-80页
    4.4 环形腔增强情况下的DLCZ量子存储第80-91页
        4.4.1 环形腔的搭建及锁定第81-85页
        4.4.2 腔内波片的补偿第85页
        4.4.3 锁腔光频率及读光频率第85-86页
        4.4.4 锁腔光的噪声第86-87页
        4.4.5 原子对光的相移第87页
        4.4.6 腔的精细度第87-88页
        4.4.7 锁腔的稳定性对读出效率的影响第88-89页
        4.4.8 实验次数对读出效率的影响第89页
        4.4.9 读光功率对读出效率的影响第89-90页
        4.4.10 激发率对单光子品质函数α的影响第90-91页
        4.4.11 激发率对g~2的影响第91页
    4.5 原子初态制备在|F=1,m_F=-1>时的量子存储第91-94页
    4.6 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三个冷原子系综的纠缠第95-123页
    5.1 引言第95页
    5.2 光与冷原子系综的纠缠第95-105页
        5.2.1 光极化及偏置磁场第97-99页
        5.2.2 偶然符合事例第99-101页
        5.2.3 拉曼过程第101-103页
        5.2.4 态制备效率对纠缠对比度的影响第103-105页
        5.2.5 保真度第105页
        5.2.6 光与原子纠缠的效率第105页
    5.3 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纠缠第105-113页
        5.3.1 写光脉冲的一致性第107-109页
        5.3.2 写出光子的全同性第109-112页
        5.3.3 极化的不完美性第112页
        5.3.4 从光-原子纠缠到原子-原子纠缠第112-113页
        5.3.5 实验结果第113页
    5.4 三个冷原子系综和三个光子之间的六体GHZ态混合纠缠第113-116页
    5.5 三个冷原子系综的三体GHZ态纠缠第116-120页
    5.6 纠缠产生及验证效率第120-121页
    5.7 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时间分辨测量下频率可区分的三光子干涉第123-143页
    6.1 引言第123页
    6.2 单光子源第123-124页
    6.3 全同双光子的HOM实验第124-127页
    6.4 频率可区分的双光子干涉第127-129页
    6.5 频率可区分的三光子干涉第129-141页
        6.5.1 实验设置及结果第129-136页
        6.5.2 保真度分析第136-141页
    6.6 小结第141-143页
第七章 距离为50km的两个冷原子系综间的纠缠第143-149页
    7.1 引言第143页
    7.2 实验原理及装置第143-145页
    7.3 实验结果第145-148页
    7.4 小结第148-14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附录A 经典图像和量子理论下的协同参数η第159-161页
附录B 铷原子D1、D2线跃迁时饱和吸收谱对应谱线第161-165页
附录C 矩形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磁场的计算第165-167页
附录D 不同极化组合下的读出效率第167-169页
附录E Bell态、GHZ态保真度的测量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对作物转基因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蛋白质序列—功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