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移相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移相器的原理 | 第21-37页 |
2.1 移相器的作用 | 第21-22页 |
2.2 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 第22-27页 |
2.2.1 移相器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2.2.2 移相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25-27页 |
2.3 移相器的分类 | 第27-35页 |
2.3.1 开关线式移相器 | 第28-29页 |
2.3.2 加载线式移相器 | 第29-31页 |
2.3.3 高低通式移相器 | 第31-33页 |
2.3.4 矢量调制移相器 | 第33-35页 |
2.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有源数控移相器主体电路的设计 | 第37-59页 |
3.1 两级输入有源巴伦 | 第37-44页 |
3.1.1 第一级巴伦的输入匹配分析 | 第38-40页 |
3.1.2 有源电感结构的分析 | 第40-41页 |
3.1.3 第一级巴伦的噪声相消技术 | 第41-43页 |
3.1.4 第二级巴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正交信号发生器 | 第44-51页 |
3.2.1 基于L-C谐振的正交全通滤波网络 | 第45-47页 |
3.2.2 基于R-C多相滤波网络实现的正交信号发生器 | 第47-51页 |
3.3 矢量合成电路的设计 | 第51-55页 |
3.3.1 矢量合成电路中模拟加法器模块 | 第51-53页 |
3.3.2 矢量合成电路中尾电流模块电路设计 | 第53-55页 |
3.4 输出巴伦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数模转换与偏置电路 | 第59-67页 |
4.1 数模转换 | 第59-62页 |
4.1.1 数模转换电流阵列的设计 | 第59-61页 |
4.1.2 数模转换中逻辑编码器的设计 | 第61-62页 |
4.2 偏置电路 | 第62-66页 |
4.2.1 带隙基准技术原理 | 第62-63页 |
4.2.2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 第63-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移相器整体电路设计及仿真 | 第67-79页 |
5.1 移相器整体电路的设计 | 第67-68页 |
5.2 移相器前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5.2.1 DC仿真 | 第68页 |
5.2.2 相位特性仿真 | 第68-69页 |
5.2.3 增益特性仿真 | 第69-70页 |
5.2.4 反射系数仿真 | 第70-71页 |
5.3 版图设计 | 第71-73页 |
5.3.1 基本设计规则 | 第71页 |
5.3.2 提升版图性能的经验技巧 | 第71-73页 |
5.4 移相器整体电路后仿与优化 | 第73-78页 |
5.4.1 相位特性 | 第73-74页 |
5.4.2 增益特性 | 第74-76页 |
5.4.3 反射系数特性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