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9页 |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2-1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应然之意 | 第19-24页 | 
| 一、它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 第19-20页 | 
| 二、它是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内在诉求 | 第20-21页 | 
| 三、它是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1页 | 
| 四、它是民族地区全面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当然要求 | 第21-22页 | 
| 五、它是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迫切需要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然分析 | 第24-45页 | 
| 一、调研概况 | 第24-26页 | 
| 二、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问题调查数据分析 | 第26-38页 | 
| (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综合素质能力状况 | 第26-28页 | 
| (二)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际工作状况 | 第28-32页 | 
| (三)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培养选拔状况 | 第32-34页 | 
| (四)带头人队伍队伍建设其他相关状况 | 第34-38页 | 
| 三、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 (一)人员结构失衡 | 第38页 | 
| (二)思想觉悟落后 | 第38-39页 | 
| (三)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 | 第39-40页 | 
| (四)后备资源匮乏,选拔机制不完善 | 第40页 | 
| (五)党员信教迷信盛行 | 第40-41页 | 
| 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 (一)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制约 | 第41-42页 | 
| (二)薪酬偏低,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42-43页 | 
| (三)培训教育与现状不适应 | 第43页 | 
| (四)缺乏管理和监督 | 第43-44页 | 
| (五)上级关怀支持不到位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必然之路 | 第45-52页 | 
| 一、提高薪酬待遇,健全激励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 (一)提高薪酬待遇 | 第45页 | 
| (二)建立上升通道 | 第45-46页 | 
| (三)完善社会保障 | 第46页 | 
| 二、健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储备优质后备干部 | 第46-47页 | 
| (一)扩大选拔范围 | 第46页 | 
| (二)完善培养措施 | 第46-47页 | 
| (三)建立管理机制 | 第47页 | 
| 三、完善选拔制度,选拔使用优秀带头人 | 第47-48页 | 
| (一)明确选拔标准 | 第47页 | 
| (二)开阔选拔视野 | 第47-48页 | 
| (三)丰富选拔方式 | 第48页 | 
| (四)加大监管力度。 | 第48页 | 
| 四、调整教育培训制度,提升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 | 第48-49页 | 
| (一)明确培养规划 | 第48页 | 
| (二)因材施教 | 第48-49页 | 
| (三)丰富培训内容 | 第49页 | 
| (四)创新培养方式 | 第49页 | 
| 五、加强支持关怀力度,满足带头人物质精神需求 | 第49-50页 | 
|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9-50页 | 
| (二)加大情感关怀力度 | 第50页 | 
| 六、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带头人行政行为 | 第50-52页 | 
| (一)建立带头人队伍目标责任制 | 第50-51页 | 
| (二)完善村带头人队伍日常考勤制度 | 第51页 | 
| (三)建立带头人队伍整改退出机制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