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金属纳米颗粒概述 | 第8-10页 |
1.2.1 金属纳米颗粒的性质和应用 | 第8-9页 |
1.2.2 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9页 |
1.2.3 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 | 第9-10页 |
1.2.4 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3 h-BN片的概述 | 第10-18页 |
1.3.1 h-BN的结构和性质 | 第10-13页 |
1.3.2 h-BN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3.3 h-BN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6-18页 |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2.1 主要化学药品及仪器 | 第20-22页 |
2.1.1 主要化学药品 | 第20-21页 |
2.1.2 主要测试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2-26页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25页 |
2.2.3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CuO复合氮化硼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37页 |
3.1 引言 | 第26-28页 |
3.1.1 CO的催化氧化以及氨硼烷的催化水解产氢 | 第26-28页 |
3.2 CuO/BN的表征 | 第28-31页 |
3.2.1 X射线衍射图谱(XRD) | 第28-29页 |
3.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FTIR) | 第29-31页 |
3.2.3 拉曼光谱(Raman) | 第31页 |
3.3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31-35页 |
3.3.1 CuO/BN复合物的CO催化氧化 | 第31-34页 |
3.3.2 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Cu复合氮化硼分解氨硼烷性能研究 | 第37-53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Cu/h-BN的表征 | 第38-51页 |
4.2.1 X射线衍射图谱(XRD) | 第38-39页 |
4.2.2 透射电镜图(TEM) | 第39-40页 |
4.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图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 | 第40-41页 |
4.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1-43页 |
4.2.5 催化氨硼烷产氢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4.2.6 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 | 第44-46页 |
4.2.7 催化剂的用量和氨硼烷的浓度对氨硼烷产氢速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8 反应的活化能 | 第48-51页 |
4.2.9 反应机制 | 第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铜纳米颗粒/六方氮化硼核壳结构光解水产氢性能探究 | 第53-59页 |
5.1 引言 | 第53-54页 |
5.2 不同Cu含量对Cu/h-BN制氢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55-56页 |
5.4 反应条件对染料敏化光解水制氢体系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染料敏化光解水机理 | 第57-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