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点线面的表达在展陈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第14-15页
        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第14页
        1.3.2 国内研究的现状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5-17页
    1.5 课题研究的框架以及方法第17-19页
        1.5.1 课题的研究框架结构第17-18页
        1.5.2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点、线、面与展陈设计的理论概述第19-33页
    2.1 点、线、面的概述第19-27页
        2.1.1 点的概念第19-22页
        2.1.2 线的概念第22-25页
        2.1.3 面的概念第25-27页
    2.2 点、线、面的相互关系第27-29页
        2.2.1 平面构成第27-29页
        2.2.2 色彩构成第29页
        2.2.3 立体构成第29页
    2.3 展陈空间设计第29-32页
        2.3.1 展陈空间的相关设计概念概述第30-31页
        2.3.2 展陈功能空间的分类第31页
        2.3.3 展陈空间的特点第31-32页
    2.4 点、线、面与展陈空间的关系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点、线、面在展陈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第33-47页
    3.1 展陈空间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第33页
        3.1.1 空间分割的方式和方法第33页
        3.1.2 展线设计第33页
    3.2 展陈空间内的照明设计中的点、线、面构成第33-34页
    3.3 展陈空间内的陈设设计中点、线、面构成第34-39页
        3.3.1 展台第34-35页
        3.3.2 展柜第35-37页
        3.3.3 展架第37-39页
    3.4 展陈空间内的二维设计中的点、线、面构成第39-42页
        3.4.1 标识类的研究与应用第39-40页
        3.4.2 展板类的研究与应用第40-41页
        3.4.3 多媒体的研究与应用第41-42页
    3.5 点、线、面在展陈空间设计的艺术设计效果第42-45页
        3.5.1 点的创意设计第42-43页
        3.5.2 线的创意设计第43-44页
        3.5.3 面的创意设计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点、线、面在展陈空间中应用案例第47-63页
    4.1.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第47-54页
        4.1.1 从建筑设计构成的角度分析第47-48页
        4.1.2 从室内空间设计构成的角度分析第48-51页
        4.1.3 从展陈设计构成的角度分析第51-54页
    4.2 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第54-62页
        4.2.1 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的概况第54页
        4.2.2 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建筑设计分析第54-55页
        4.2.3 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展厅设计分析第55-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点、线、面在展陈空间设计实践第63-79页
    5.1 西丰规划展示馆概况第63-64页
        5.1.1 西丰规划展示馆建设背景第63-64页
        5.1.2 西丰规划展示馆的设计理念第64页
    5.2 西丰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分析第64-66页
        5.2.1 方案整体风格定位第65页
        5.2.2 空间功能规划第65页
        5.2.3 交通流线规划第65-66页
    5.3 设计方案分析第66-78页
        5.3.1 标识方案分析第66-67页
        5.3.2 西丰规划展示馆室内展陈空间大厅的设计第67-69页
        5.3.3 从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分析展陈空间设计第69-71页
        5.3.4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展陈空间设计第71-74页
        5.3.5 从地域特色的角度来分析空间设计第74-76页
        5.3.6 从鹿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空间设计第76-78页
    5.4 西丰规划展示馆体现的艺术思想第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第79-83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总体策略第80页
    6.3 展望第80-83页
附录1: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第83-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作者简介第9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藻浒苔用作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
下一篇:维生素D的微生物转化以及转化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