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4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9-12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问题第14-15页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4页
        1.3.2 拟解决的问题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创新点和不足第16-18页
        1.5.1 本论文的创新第16-17页
        1.5.2 本论文的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出口信保融资相关基础理论第18-27页
    2.1 相关核心概念第18-23页
        2.1.1 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信保融资第18-19页
        2.1.2 风险、信用风险与风险管理第19-21页
        2.1.3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第21-23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23-27页
        2.2.1 “大数法则”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23-24页
        2.2.2 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信贷配给理论第24-26页
        2.2.3 金融创新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招行出口信保融资风险现状及问题第27-41页
    3.1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发展历程第27-30页
        3.1.1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发展期第27页
        3.1.2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停滞期第27-29页
        3.1.3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重新发展期第29-30页
    3.2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风险现状第30-33页
        3.2.1 风险资产呈现行业性集中分布第30-31页
        3.2.2 客户结构以小企业为主且风险高发第31-32页
        3.2.3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第32-33页
    3.3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及风险管理问题第33-41页
        3.3.1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3.2 招商银行出口信保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6-41页
第四章 阿里小贷与京东供应链金融的经验借鉴第41-52页
    4.1 阿里小额贷款公司经验借鉴第41-47页
        4.1.1 阿里小贷概况第41-42页
        4.1.2 阿里小贷大数据风控模式分析第42-45页
        4.1.3 阿里小贷大数据风控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5-47页
    4.2 京东供应链金融经验借鉴第47-52页
        4.2.1 京东供应链金融概况第47-49页
        4.2.2 京东供应链金融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式分析第49-51页
        4.2.3 京东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风控模式经验借鉴第51-52页
第五章 招行出口信保融资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风险防范对策第52-65页
    5.1 创新出口信保融资业务获客模式第52-54页
        5.1.1 建立以供应链与“五缘文化”为基础的获客模式第52-53页
        5.1.2 实施团队营销模式第53-54页
    5.2 完善出口信保融资业务考核模式第54-56页
        5.2.1 结合分行情况制定分类考核标准第55页
        5.2.2 考核基本逻辑及指标设计原理第55-56页
    5.3 健全出口信保融资业务问责制度第56-57页
        5.3.1 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测道德风险第56页
        5.3.2 落实尽职免责机制第56-57页
    5.4 建立出口信保融资业务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第57-59页
        5.4.1 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的主要功能第57-58页
        5.4.2 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在招商银行的实践第58页
        5.4.3 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的优势第58-59页
        5.4.4 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的建设方式与可行性第59页
    5.5 改进出口信保融资业务审批模式第59-62页
        5.5.1 采用集中审批模式第59-62页
        5.5.2 建设大数据风险管理体系第62页
    5.6 改善出口信保融资业务贷后预警模式第62-65页
        5.6.1 采用自动预警评分模型第62-63页
        5.6.2 接入外部数据化解信息不对称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研究结论第65-66页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商银行东新街支行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