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2页 |
1.2 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2.1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中国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实务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概述 | 第18-26页 |
2.1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危害 | 第18页 |
2.2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类型 | 第18-19页 |
2.3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 | 第19-21页 |
2.3.1 网上银行 | 第19-20页 |
2.3.2 手机银行 | 第20-21页 |
2.3.3 电话银行 | 第21页 |
2.3.4 自助银行 | 第21页 |
2.4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高发种类 | 第21-26页 |
2.4.1 恶意程序 | 第22页 |
2.4.2 钓鱼网站 | 第22-23页 |
2.4.3 超级网银 | 第23页 |
2.4.4 诈骗手段 | 第23-24页 |
2.4.5 其他手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3.1 国家监管层面 | 第26-28页 |
3.1.1 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 第26-27页 |
3.1.2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检查 | 第27-28页 |
3.2 商业银行层面 | 第28-32页 |
3.2.1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电子银行服务签约审核 | 第28-30页 |
3.2.2 加强操作风险点的知识培训 | 第30-31页 |
3.2.3 完善信息技术的安全性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及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2-35页 |
4.1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 第32-33页 |
4.2 风险来源社会工程化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 第35-40页 |
5.1 建立全方位的操作风险监控平台 | 第35-37页 |
5.1.1 加强渠道整合,构筑“多人拦网” | 第35-36页 |
5.1.2 将风险管理嵌入IT架构 | 第36-37页 |
5.2 开阔“大数据”视角,多维度分析 | 第37-40页 |
5.2.1 加强数据分析,深度揭示风险 | 第37-38页 |
5.2.2 深挖大数据,加强对风险的前瞻预判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 第40-42页 |
6.1 结论 | 第40页 |
6.2 未来改进的方向,未涉及到的领域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