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的成分设计 | 第13-15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技术 | 第15-17页 |
·梯度结构硬质合金与金属陶瓷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构造法 | 第18-19页 |
·传输法 | 第19-21页 |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 | 第25-31页 |
·引言 | 第25页 |
·Ti(C,N)基金属陶瓷成分设计 | 第25-26页 |
·粉末的初始条件 | 第26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技术 | 第26-27页 |
·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制备 | 第27-29页 |
·双辉等离子渗碳处理 | 第27-28页 |
·固体渗碳处理 | 第28-29页 |
·分析与测试 | 第29-31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9页 |
·物相组成分析 | 第29页 |
·SEM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第29页 |
·TEM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冷却方式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1-36页 |
·引言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冷却方式对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1-34页 |
·冷却方式对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化学成分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6-45页 |
·引言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C 的添加量对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C 的添加量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6-40页 |
·C 的添加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Ni 的含量对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Ni 的含量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1-43页 |
·Ni 的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双辉等离子渗碳技术制备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 | 第45-58页 |
·引言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基体材料及设备 | 第45-46页 |
·双辉渗碳工艺 | 第46页 |
·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46-48页 |
·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主要工艺参数对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49-51页 |
·渗碳温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渗碳时间对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基体碳添加量对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的影响 | 第51-57页 |
·基体碳添加量对渗碳后Ti(C,N)基金属陶瓷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1-55页 |
·基体碳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55页 |
·基体碳添加量对渗碳后Ti(C,N)基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固体渗碳法制备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 | 第58-63页 |
·引言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页 |
·基体材料及设备 | 第58页 |
·固体渗碳工艺研究 | 第58页 |
·固体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固体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8-60页 |
·固体渗碳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主要工艺参数对 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