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表面技术与工程概述 | 第11-12页 |
·金属材料表面陶瓷化 | 第12-13页 |
·碳化钨的结构与性能 | 第13-14页 |
·碳化钨晶体结构 | 第13页 |
·碳化钨物理化学性能 | 第13-14页 |
·碳化钨陶瓷膜的性能 | 第14页 |
·碳化钨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14-16页 |
·物理气相沉积(PVD) | 第14-15页 |
·化学气相沉积(CVD) | 第15页 |
·反应铸渗法 | 第15页 |
·激光熔敷技术 | 第15-16页 |
·等离子喷涂技术 | 第16页 |
·复合镀 | 第16页 |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 第16-19页 |
·双辉技术的优点 | 第17页 |
·双辉技术的原理 | 第17-19页 |
·双辉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双辉等离子W、C 共渗工艺研究及渗镀层制备 | 第22-34页 |
·试验设备、材料制备、试验方法及试验过程 | 第22-25页 |
·试验设备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源极、阴极布置方式 | 第23-24页 |
·试验原理 | 第24页 |
·试验过程 | 第24-25页 |
·测试方法和手段 | 第25页 |
·20 钢表面W、C 共渗工艺研究 | 第25-33页 |
·试验工艺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试验温度对渗镀层的影响 | 第27-28页 |
·气压对渗镀层的影响 | 第28-29页 |
·极间距对渗镀层的影响 | 第29-31页 |
·试验保温时间对渗镀层的影响 | 第31-32页 |
·理想工艺参数汇总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渗镀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 | 第34-44页 |
·分析检测设备 | 第34页 |
·渗镀层的形貌 | 第34-37页 |
·宏观表面形貌 | 第34-35页 |
·微观表面形貌 | 第35-36页 |
·截面组织形貌与元素分布 | 第36-37页 |
·渗镀层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陶瓷渗镀层力学性能表征 | 第38-41页 |
·显微硬度表征 | 第38-39页 |
·纳米压痕试验 | 第39-41页 |
·渗镀层结合力测试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陶瓷渗镀层摩擦学特性研究 | 第44-57页 |
·金属的摩擦磨损 | 第44-47页 |
·摩擦 | 第44-45页 |
·磨损 | 第45-47页 |
·试验设备及实验原理 | 第47-50页 |
·试验设备与原理 | 第47-49页 |
·磨损量 | 第49页 |
·实验材料及条件 | 第49-50页 |
·室温干摩擦条件下W、C 共渗渗镀层摩擦磨损性能 | 第50-52页 |
·摩擦系数 | 第50页 |
·磨损性能 | 第50-51页 |
·磨痕形貌 | 第51-52页 |
·高温干摩擦下W、C 共渗渗镀层摩擦磨损性能 | 第52-56页 |
·摩擦系数 | 第52-53页 |
·磨损性能 | 第53-54页 |
·磨痕形貌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陶瓷渗镀层耐蚀性能研究 | 第57-68页 |
·金属的腐蚀 | 第57-61页 |
·金属腐蚀的概念 | 第57页 |
·金属腐蚀的形式 | 第57-58页 |
·电化学腐蚀原理 | 第58-59页 |
·极化曲线及其测定 | 第59-60页 |
·腐蚀速度的计算 | 第60页 |
·金属钝化理论 | 第60-61页 |
·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试验介质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 | 第62-67页 |
·在3.5%NaCl 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试验 | 第62-64页 |
·在5% HCl 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试验 | 第64-65页 |
·在5% H_2S0_4 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试验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