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隐身涂料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引言第12-13页
   ·涂层的防腐蚀机理第13-14页
   ·导致涂层失效的原因第14-17页
     ·涂层起泡引起的失效第14-16页
     ·涂层湿附着力第16-17页
     ·腐蚀性介质在涂层中的传输行为第17页
     ·水对涂层耐蚀性的影晌第17页
   ·涂层防护性能的常规检测方法第17-19页
     ·盐雾试验法第18页
     ·湿热试验法第18页
     ·浸渍试验第18页
     ·耐候试验第18-19页
   ·涂层防护性能的光谱学检测方法第19-20页
     ·红外光谱法第19页
     ·红外显微技术第19页
     ·激光拉曼光谱法第19-20页
   ·涂层防护性能的表面分析检测方法第20页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20-24页
     ·直流电化学法第20-21页
     ·电化学阻抗谱法第21-22页
     ·松弛电量计测量第22页
     ·扫描科尔文探头技术第22-23页
     ·电化学噪声法第23页
     ·氢渗透电流法第23页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第23-24页
     ·多重动电位扫描极化技术第24页
     ·阵列电极法测量涂层/金属界面腐蚀电位分布第2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第26-33页
   ·极化曲线测量第26-28页
     ·原理第26页
     ·极化测量的数据分析第26-28页
   ·交流阻抗测量第28-33页
     ·交流阻抗的复数表示第28-29页
     ·涂层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及其物理模型第29-31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数据处理第31-33页
第三章 聚氨酯基低红外发射率涂料防腐蚀性能研究第33-49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5页
     ·材料与实验仪器第33-34页
     ·试样制备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涂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第35-37页
     ·涂层浸泡过程中试样开路电位的变化第37-39页
     ·涂层浸泡过程各阶段极化曲线的变化第39-41页
     ·涂层浸泡过程交流阻抗变化第41-44页
     ·三种涂层体系的防腐蚀性能评价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环氧改性聚氨酯基低红外发射率涂料防腐蚀性能研究第49-65页
   ·引言第49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材料与实验仪器第49-50页
     ·试样制备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4页
     ·涂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第50-53页
     ·涂层浸泡过程开路电位变化第53-55页
     ·涂层浸泡过程各阶段极化曲线的变化第55-58页
     ·涂层浸泡过程交流阻抗变化第58-61页
       ·涂层体系的交流阻抗谱图第58-60页
       ·涂层体系的等效电路图第60-61页
     ·三种涂层体系的防腐蚀性能评价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三元乙丙橡胶基和马来酸酐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基低红外发射率防腐蚀性能研究第65-77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部分第65-66页
     ·材料与实验仪器第65-66页
     ·试样制备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76页
     ·涂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第66-68页
     ·涂层浸泡过程开路电位变化第68-69页
     ·涂层浸泡过程极化曲线的变化第69-71页
     ·涂层浸泡过程交流阻抗变化第71-74页
     ·两种涂层体系的防腐蚀性能评价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渗碳法制备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
下一篇:超疏水微/纳米二级结构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