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8页 |
ABSTRACT | 第18-2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4-46页 |
1.1 杆状病毒 | 第24-29页 |
1.1.1 杆状病毒概述 | 第24页 |
1.1.2 杆状病毒分类地位 | 第24页 |
1.1.3 杆状病毒发育循环 | 第24-26页 |
1.1.4 杆状病毒病毒粒子相关蛋白分类 | 第26-27页 |
1.1.5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 第27-29页 |
1.2 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调控相关基因 | 第29-31页 |
1.2.1 杆状病毒DNA复制原点hr | 第29-30页 |
1.2.2 杆状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的级联模型 | 第30-31页 |
1.2.3 早期表达调节基因:ie2 | 第31页 |
1.3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 第31-37页 |
1.3.1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发现与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1.3.2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生物学功能 | 第32-36页 |
1.3.3 AcMNPV和Sf9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 第36-37页 |
1.4 反式转录因子P53 | 第37-40页 |
1.4.1 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凋亡 | 第37-38页 |
1.4.2 宿主细胞凋亡与P53蛋白 | 第38-40页 |
1.5 病毒感染与葡萄糖代谢 | 第40-41页 |
1.5.1 病毒感染对细胞葡萄糖转运的调节 | 第40-41页 |
1.5.2 病毒感染对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调节 | 第41页 |
1.6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新进展 | 第41-42页 |
1.7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42-46页 |
1.7.1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42-43页 |
1.7.2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1.7.3 实验流程 | 第44页 |
1.7.4 研究创新点 | 第44-46页 |
第二章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Sf-pcna-EGFP的构建与核蛋白Ac/Sf-PCNA-EGFP的表达分析 | 第46-64页 |
2.1 引言 | 第4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2.2.2 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 第47页 |
2.2.3 细胞、病毒、菌株及载体 | 第4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7-55页 |
2.3.1 Ac/Sf-pcna的序列分析和其蛋白三维结构同源建模 | 第47页 |
2.3.2 昆虫Sf9细胞的培养 | 第47-48页 |
2.3.3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的构建 | 第48-53页 |
2.3.4 蚀斑法测定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的滴度 | 第53页 |
2.3.5 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检测Ac/Sf-PCNA-EGFP在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宿主细胞中的表达量 | 第53-54页 |
2.3.6 Western blot检测在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宿主细胞中Ac/Sf-pcna-EGFP在核内的聚集情况 | 第54-5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2.4.1 Ac/Sf-pcna的序列分析及其蛋白三维结构模型 | 第55-57页 |
2.4.2 重组病毒AcMNPV-Ac-pcna-EGFP的构建 | 第57-59页 |
2.4.3 重组病毒AcMNPV-Sf-pcna-EGFP的构建 | 第59-61页 |
2.4.4 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Ac/Sf-PCNA-EGFP的表达量分析 | 第61-62页 |
2.4.5 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Ac/Sf-PCNA-EGFP在核内聚集的分析 | 第62-63页 |
2.5 讨论 | 第63-64页 |
第三章 增殖细胞核抗原Ac/Sf-pcna的功能分析 | 第64-82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3.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4页 |
3.2.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64页 |
3.2.3 细胞、病毒、菌株、载体和虫卵 | 第64-6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5-71页 |
3.3.1 绝对定量PCR检测用标准质粒pUCm-T-hr3、pUCm-T-hsp90的构建 | 第65-67页 |
3.3.2 Sf9细胞的培养 | 第67页 |
3.3.3 绝对定量PCR检测在细胞内及外分泌的重组病毒的基因组DNA的复制水平 | 第67-68页 |
3.3.4 绝对定量PCR检测重组病毒对Sf9基因组DNA复制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5 蚀斑实验检测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Sf-pcna-EGFP对子代病毒增殖的影响 | 第69页 |
3.3.6 Real-time PCR 检测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Ac-pcna-EGFP对Ac MNPV晚期基因 38K、vp39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9-71页 |
3.3.7 Real-time PCR检测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Ac-pcna-EGFP对Ac MNPV极早期基因ie2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1页 |
3.3.8 虫试实验检测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Sf-pcna-EGFP的抗虫活性 | 第7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1-78页 |
3.4.1 绝对定量PCR检测用标准质粒pUCm-T-hr3和pUCm-T-hsp90的构建 | 第71-73页 |
3.4.2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对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的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3.4.3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对Sf9基因组DNA复制的影响分析 | 第74-76页 |
3.4.4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对子代病毒增殖的影响分析 | 第76-77页 |
3.4.5 增殖细胞核抗原Ac-pcna对AcMNPV晚期基因38K、vp39以及极早期基因ie2转录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77-78页 |
3.4.6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Sf-pcna-EGFP的抗虫效率分析 | 第78页 |
3.5 讨论 | 第78-82页 |
第四章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Sf-pcna-EGFP对宿主Sf9细胞凋亡蛋白SfP53表达、葡萄糖代谢及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2-94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4.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82页 |
4.2.2 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 第82页 |
4.2.3 细胞、病毒 | 第82-8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83-86页 |
4.3.1 Sf9细胞的培养 | 第83页 |
4.3.2 Western blot分析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SfP53的表达 | 第83页 |
4.3.3 Western blot分析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核内SfP53的积累 | 第83-84页 |
4.3.4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葡萄糖含量的分析 | 第84-85页 |
4.3.5 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感染复数的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外源蛋白Renilla Luciferase的表达 | 第85页 |
4.3.6 Western blot分析在AcMNPV-Ac/Sf-pcna-EGFP感染Sf9细胞的过程中外源蛋白Renilla Luciferase的表达 | 第85-86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86-92页 |
4.4.1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SfP53的表达量分析 | 第86页 |
4.4.2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核内SfP53的积累分析 | 第86-88页 |
4.4.3 重组病毒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葡萄糖含量的分析 | 第88-89页 |
4.4.4 不同感染复数的AcMNPV-Ac/Sf-pcna-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外源蛋白Renilla Luciferase的表达量分析 | 第89页 |
4.4.5 在AcMNPV-Ac/Sf-pcna-EGFP感染Sf9细胞的过程中外源蛋白Renilla Luciferase的表达量分析 | 第89-92页 |
4.5 讨论 | 第92-9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