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多机器人协作定位及系统架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引言第13-14页
   ·移动机器人及多移动机器人研究概述第14-20页
   ·单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第20-26页
     ·定位技术第20-21页
     ·地图表示方法第21-23页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第23-26页
   ·多机器人协作定位技术第26-30页
     ·协作定位技术和方法第26-29页
     ·协作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第29-30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0-33页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30-31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31-33页
第二章 移动机器人系统模型第33-39页
   ·坐标系统模型第33-34页
   ·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第34-37页
     ·轮式机器人运动模型第34-35页
     ·履带式机器人运动模型第35-37页
   ·传感器模型第37-38页
   ·特征地图模型第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EKF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第39-56页
   ·基本EKF定位算法第39-40页
   ·基于Multi-EKF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第40-46页
     ·Multi-EKF研究背景第40-41页
     ·Multi-EKF基本思想第41-42页
     ·Multi-EKF算法描述第42-43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3-46页
     ·Multi-EKF算法小结第46页
   ·基于Cross-EKF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围捕第46-55页
     ·Cross-EKF研究背景第46页
     ·Cross-EKF基本思想第46-47页
     ·任务建模第47页
     ·任务状态及状态迁移第47-48页
     ·地图建模与系统初始化第48-49页
     ·Cross-EKF算法描述第49-51页
     ·容错控制第51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1-55页
     ·Cross-EKF算法小结第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柔性控制结构与RBPF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第56-69页
   ·研究背景与基本思想第56-57页
   ·任务模型与队形结构第57-58页
   ·柔性控制结构设计第58-60页
     ·冗余度设计第58-59页
     ·松耦合设计第59页
     ·鲁棒定位设计第59-60页
     ·容错设计第60页
   ·粒子滤波定位算法介绍第60-62页
   ·协作定位算法描述第62-65页
   ·实验及分析第65-68页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65-67页
     ·实物环境测试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多机器人协作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第69-91页
   ·FastSLAM算法介绍第69-72页
   ·多机器人协作实时FastSLAM算法研究第72-78页
     ·算法基本思想第72页
     ·算法描述和数学推导第72-74页
     ·算法误差分析第74-75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5-78页
     ·算法小结第78页
   ·改进的多机器人协作实时FastSLAM算法第78-83页
     ·改进算法思想第78-79页
     ·改进算法描述第79-80页
     ·算法一致性分析第80-81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81-83页
     ·改进算法小结第83页
   ·基于MRCO-FastSLAM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第83-90页
     ·算法基本思想第83-84页
     ·算法数学推导第84-86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86-89页
     ·算法小结第89-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面向服务的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系统结构第91-108页
   ·研究背景与基本思想第91-92页
   ·机器人服务的基本定义第92-93页
     ·服务的定义与分类第92-93页
     ·服务的量化表示第93页
   ·SOA理论模型概述第93-94页
   ·多机器人协作分层系统结构第94-97页
     ·单机器人系统结构第94-95页
     ·多机器人协作SOA分层结构第95-97页
   ·多机器人协作定位系统SOA架构设计第97-107页
     ·SOA适应性分析第97-99页
     ·服务接口协议设计第99-100页
     ·服务调度算法设计第100-101页
     ·服务耗费计算第101-102页
     ·服务质量评估第102-103页
     ·案例及结果分析第103-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2页
附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微阵列数据分析中的基因选择及样本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