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基于AMESim的原理解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概念设计第9-11页
        1.2.1 概念设计方案的生成第9-11页
    1.3 概念设计原理解评价方法第11-13页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3-16页
        1.5.1 论文主要内容第13页
        1.5.2 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1.5.3 论文体系架构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6-30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功能设计第16-21页
        2.2.1 功能第16-17页
        2.2.2 流第17-18页
        2.2.3 功能的表述方法第18-19页
        2.2.4 功能分解第19页
        2.2.5 效应第19-20页
        2.2.6 基于扩展效应的功能设计过程模型第20-21页
    2.3 定性仿真理论第21-25页
        2.3.1 定性模型的建立第21-24页
        2.3.2 定性推理第24-25页
    2.4 模糊集合理论第25-26页
    2.5 功率键合图第26-27页
    2.6 需求第27-29页
    2.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面向流属性一致性的产品原理解评价第30-42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功能与流之间的关系第30-32页
        3.2.1 基于流转换的功能分类第30页
        3.2.2 基于流数目的功能分类第30-31页
        3.2.3 基于流转换程度的功能分类第31-32页
    3.3 AMESim:基于结构层流传递关系的描述第32-37页
        3.3.1 AMESim软件元件选取规则第33-34页
        3.3.2 AMESim软件建模规则第34-36页
        3.3.3 AMESim的模块化建模第36-37页
    3.4 结构方程的确定第37-38页
    3.5 流传递因果关系网第38-40页
        3.5.1 因果关系第38-39页
        3.5.2 流传递因果关系网的构建第39页
        3.5.3 面向流属性一致性的产品原理解评价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面向流阈值一致性的产品原理解评价第42-50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需求与功能的关系第42-44页
        4.2.1 QFD中产品规划阶段的质量屋第42-44页
    4.3 需求与流的关系第44-49页
        4.3.1 隶属函数第44页
        4.3.2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第44-45页
        4.3.3 需求与流间隶属函数的构建第45-46页
        4.3.4 需求与流间隶属函数类型的确定第46页
        4.3.5 利用MATLAB确定隶属函数第46-48页
        4.3.6 需求与流的满意度区间第48-49页
        4.3.7 面向流阈值一致性的产品原理解评价第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产品原理解两级评价方法及工程应用第50-72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产品原理解两级评价方法第50-53页
    5.3 概念设计方案的获取第53-54页
        5.3.1 客户需求的获取第53页
        5.3.2 功能求解第53页
        5.3.3 产品原理解的构建第53-54页
    5.4 原理解的一级评价第54-58页
        5.4.1 AMESim模型的确定第54-55页
        5.4.2 各个模块结构方程的确定第55页
        5.4.3 结构方程的定性微分化第55-56页
        5.4.4 因果关系网的构建第56-58页
        5.4.5 输入流能否转换为输出流的判定第58页
    5.5 原理解的二级评价第58-64页
        5.5.1 需求与功能间关系的确定第58-59页
        5.5.2 需求与输出流间隶属函数的确定第59-62页
        5.5.3 需求满意度区间的确定第62-63页
        5.5.4 流满意度区间的确定第63页
        5.5.5 输出流合理阈值的确定第63页
        5.5.6 输出流实际范围与其合理流阈值的比较第63-64页
    5.6 AMESim软件仿真第64-70页
        5.6.1 吸附模块系统仿真第65-67页
        5.6.2 扣圈模块系统仿真第67页
        5.6.3 定位模块系统仿真第67-69页
        5.6.4 转动模块系统仿真第69-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2页
    6.2 未来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图学移动学习研究
下一篇:BW公司电磁阀车间装配线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