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2页 |
1.1.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 第7-8页 |
1.1.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问题 | 第8页 |
1.1.3 我国学生群体及学校现状 | 第8-10页 |
1.1.4 中小学生出行安全问题 | 第10-11页 |
1.1.5 简谈校车在国内外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中小学生通学出行 | 第12-13页 |
1.3.2 离散选择模型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校车服务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我国中小学出行特征及校车情况 | 第18-28页 |
2.1 中小学出行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2.1.1 学校入口特征及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学生上下学就学出行特征 | 第19-20页 |
2.1.3 常见的学生通学交通方式特征 | 第20页 |
2.2 我国校车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 第20-25页 |
2.2.1 国内校车的现状及试点案例 | 第20-23页 |
2.2.2 国内校车现阶段的一些问题 | 第23-25页 |
2.2.3 国内校车的发展方向 | 第25页 |
2.3 中小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2.3.1 学生个人及学生家庭属性 | 第26页 |
2.3.2 交通出行及交通设施服务属性 | 第26-27页 |
2.3.3 交通方式属性 | 第27-28页 |
3 离散选择模型基本原理概述 | 第28-36页 |
3.1 离散选择模型 | 第28-33页 |
3.1.1 非集计模型 | 第28-29页 |
3.1.2 随机效用理论 | 第29-30页 |
3.1.3 MNL模型 | 第30-32页 |
3.1.4 估计参数及模型检验 | 第32-33页 |
3.2 RP&SP调查 | 第33-34页 |
3.3 数据处理软件 | 第34-36页 |
4 建立中小学通学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36-42页 |
4.1 调查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6-38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4.1.2 调查方案及数据筛选 | 第37-38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8-42页 |
4.2.1 模型构建思路 | 第38-39页 |
4.2.2 效用函数构建 | 第39-42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2-71页 |
5.1 调查情况概述 | 第42页 |
5.2 大连地区城乡中小学生出行调查属性分析 | 第42-59页 |
5.2.1 个人属性分析 | 第42-46页 |
5.2.2 家庭出行及学生通学现状分析 | 第46-55页 |
5.2.3 学生个人及家庭因素对使用校车的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5.3 大连地区城乡中小学生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建立 | 第59-66页 |
5.3.1 处理模型变量 | 第59-61页 |
5.3.2 MNL模型参数标定 | 第61-66页 |
5.4 建模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5.5 弹性分析 | 第68-71页 |
6 改善建议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R语言程序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