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食品安全 | 第18页 |
2.1.2 社会监督 | 第18页 |
2.1.3 社会共治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2.2 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3 温州市文成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3.1 研究设计、数据获取及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21-23页 |
3.1.1 研究设计 | 第21页 |
3.1.2 数据获取 | 第21-22页 |
3.1.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22-23页 |
3.2 温州市文成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现状 | 第23-28页 |
3.2.1 食品安全整体满意度较高 | 第23-24页 |
3.2.2 多项举措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第24-25页 |
3.2.3 组织社会力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 第25-26页 |
3.2.4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满意度不高 | 第26-28页 |
4 温州市文成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4.1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深度不足 | 第28-29页 |
4.2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不足 | 第29-30页 |
4.3 主流舆论媒体缺位食品安全监督 | 第30页 |
4.4 食品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第30-33页 |
5 温州市文成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3-37页 |
5.1 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责任意识不足 | 第33页 |
5.2 公众缺乏多样化社会监督途径 | 第33-34页 |
5.3 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缺失 | 第34-35页 |
5.4 社会监督各主体未形成合力 | 第35-37页 |
6 国内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实践及其启示 | 第37-41页 |
6.1 丽水市莲都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实践及其启示 | 第37-39页 |
6.1.1 丽水市莲都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实践 | 第37-38页 |
6.1.2 丽水市莲都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启示 | 第38-39页 |
6.2 国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实践及其启示 | 第39-41页 |
6.2.1 国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实践 | 第39页 |
6.2.2 国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启示 | 第39-41页 |
7 解决温州文成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41-45页 |
7.1 提升政府食品安全服务,优化社会监督基础建设 | 第41-42页 |
7.1.1 整合信息公开窗口,保障信息全面阳光 | 第41页 |
7.1.2 升级投诉举报渠道,搭建群众参与平台 | 第41-42页 |
7.2 培育社会团体组织,健全社会监督参与主体 | 第42-43页 |
7.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 | 第42页 |
7.2.2 培育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 第42-43页 |
7.3 落实监督保障制度,激活社会监督参与意愿 | 第43页 |
7.3.1 细化食品安全协管报酬保障制度 | 第43页 |
7.3.2 制定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举报奖励细则 | 第43页 |
7.4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合力 | 第43-45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