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一)定性研究法 | 第18页 |
(二)历史分析法 | 第18页 |
(三)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沃尔特的威胁平衡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一、威胁平衡理论的概念梳理 | 第20-23页 |
(一)威胁平衡理论的基本要义 | 第20页 |
(二)威胁平衡理论的特点 | 第20页 |
(三)影响威胁平衡的因素 | 第20-21页 |
(四)制衡与追随的假设 | 第21-23页 |
二、威胁平衡论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一)威胁平衡论的理论意义 | 第23页 |
(二)威胁平衡论的现实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 | 第24-43页 |
一、蒙古国第三邻国战略 | 第24-32页 |
(一)蒙古国第三邻国战略的提出 | 第24-27页 |
(二)“第三邻国”作为外交政策确立与实施的原因 | 第27-32页 |
二、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 第32-43页 |
(一)蒙美关系 | 第32-36页 |
(二)蒙日关系 | 第36-38页 |
(三)蒙古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第38-43页 |
第三章 对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与影响探析 | 第43-50页 |
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成效 | 第43-45页 |
(一)提高了蒙古国国际地位 | 第43-44页 |
(二)拓展了蒙古国外交空间 | 第44-45页 |
二、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面临的困境 | 第45-47页 |
(一)蒙古国与第三邻国关系发展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二)蒙古国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三、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对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的影响 | 第47-48页 |
(二)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 第48页 |
(三)增进中蒙之间的政治互信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