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38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33页 |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四、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 第35-36页 |
五、本文所用重点档案介绍 | 第36-38页 |
第一章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缘起及背景 | 第38-78页 |
第一节 美国人权外交的渊源 | 第39-43页 |
一、美国的人权外交传统 | 第40-41页 |
二、威尔逊政府人权外交的第一次尝试 | 第41-42页 |
三、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外交中的人权因素 | 第42-43页 |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尼克松政府的智利政策 | 第43-55页 |
一、70年代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 第44-47页 |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 第45-46页 |
(二)“水门事件”与美国国内的政治信任危机 | 第46-47页 |
二、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 第47-55页 |
(一)美智关系的简要历史回顾 | 第47-52页 |
(二)1973年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 第52-55页 |
第三节 福特政府在智利人权问题上的态度 | 第55-70页 |
一、美智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 第55-64页 |
(一)皮诺切特军政府时期智利的人权状况 | 第56-61页 |
(二)两国在联合国人权调查组问题上的分歧 | 第61-63页 |
(三)两国在智利反对派问题上的分歧 | 第63-64页 |
二、智利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及美国态度的日趋强硬 | 第64-70页 |
(一)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 | 第65-67页 |
(二)福特政府对军政府态度的日趋强硬 | 第67-70页 |
第四节 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及日趋紧张的美智关系 | 第70-78页 |
一、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 | 第70-75页 |
二、美智关系的日趋紧张 | 第75-78页 |
第二章 莱特利尔事件与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 第78-116页 |
第一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催化剂——莱特利尔事件 | 第79-85页 |
一、莱特利尔事件与美智关系的恶化 | 第80-82页 |
二、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 第82-85页 |
第二节 卡特政府以国际组织为平台对智利军政府的谴责· | 第85-96页 |
一、1977年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大会及美国的政策 | 第86-92页 |
二、利用美洲国家组织对军政府的谴责 | 第92-96页 |
第三节 美国国会通过的三个有关人权立法的修正案 | 第96-104页 |
一、《对外援助法案》第502B节修正案 | 第97-100页 |
二、《对外援助法案》第116节修正案 | 第100-102页 |
三、《对外援助法案》第701节修正案 | 第102-104页 |
第四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中的人权因素 | 第104-116页 |
一、援助与人权挂钩 | 第105-109页 |
二、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削减对军政府的贷款 | 第109-116页 |
第三章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及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 第116-134页 |
第一节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 | 第117-122页 |
一、人权因素在对外援助活动中地位的下降 | 第118-121页 |
二、安全因素在对外政策中地位的上升 | 第121-122页 |
第二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 第122-134页 |
一、对莱特利尔谋杀案态度的改变 | 第124-128页 |
二、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的调整 | 第128-134页 |
第四章 卡特政府的智利人权外交对里根政府政策的影响 | 第134-154页 |
第一节 里根政府第一任期人权外交的退潮 | 第135-141页 |
一、美国保守主义力量的抬头与“双重标准”理论的出现 | 第135-139页 |
二、美智关系的改善 | 第139-141页 |
第二节 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的实用主义人权外交 | 第141-147页 |
一、对智利人权问题的重新重视 | 第142-144页 |
二、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在智利推行的有利条件 | 第144-147页 |
第三节 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影响 | 第147-154页 |
一、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支持 | 第148-150页 |
二、1988年智利的公民投票及里根政府的态度 | 第150-154页 |
结语 | 第154-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84页 |
致谢 | 第184-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