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Summary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传统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工艺规划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3 IPPS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2-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多加工路线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 2.1 多路加工线车间调度问题与传统车间调度问题的区别 | 第16-18页 |
| 2.1.1 传统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16-17页 |
| 2.1.2 多加工路线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17页 |
| 2.1.3 两种类型车间调度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 第17-18页 |
| 2.2 多路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模型研究 | 第18-20页 |
| 2.2.1 非线性工艺规划集成调度模型 | 第19页 |
| 2.2.2 闭环式工艺规划集成调度模型 | 第19-20页 |
| 2.2.3 分布式工艺规划集成调度模型 | 第20页 |
| 2.3 工件加工路线柔性规划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M公司生产车间调度现状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23-32页 |
| 3.1 公司车间作业调度现状 | 第23-27页 |
| 3.2 多加工路线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策略 | 第27-29页 |
| 3.3 构建车间调度问题模型 | 第29-31页 |
| 3.3.1 车间调度模型假设 | 第29页 |
| 3.3.2 定义模型变量 | 第29-30页 |
| 3.3.3 确立车间调度目标函数 | 第30页 |
| 3.3.4 数学模型满足的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多加工路线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求解方法研究 | 第32-45页 |
| 4.1 NSGA-Ⅱ算法介绍 | 第32-35页 |
| 4.1.1 NSGA-Ⅱ算法特点 | 第32页 |
| 4.1.2 NSGA-Ⅱ算法基本流程 | 第32-35页 |
| 4.2 编码与解码设计 | 第35-38页 |
| 4.2.1 编码设计 | 第35-37页 |
| 4.2.2 解码设计 | 第37-38页 |
| 4.3 初始种群的选择以及设计车间调度适应度函数 | 第38-39页 |
| 4.3.1 初始种群的选择 | 第38-39页 |
| 4.3.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39页 |
| 4.4 遗传算子 | 第39-44页 |
| 4.4.1 选择算子 | 第39-40页 |
| 4.4.2 交叉算子 | 第40-42页 |
| 4.4.3 变异算子 | 第42-44页 |
| 4.5 终止条件 | 第44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M公司加工车间调度算例分析 | 第45-52页 |
| 5.1 编制作业车间待加工工件加工信息表 | 第45-46页 |
| 5.2 传统作业车间调度方案 | 第46-48页 |
| 5.3 多加工路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优化结果 | 第48-50页 |
| 5.4 对比分析两种模型优化方案 | 第50-5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