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 1.1 介孔分子筛概述 | 第17页 | 
| 1.2 介孔分子筛的应用进展 | 第17-21页 | 
| 1.2.1 FCC领域 | 第17-19页 | 
| 1.2.2 催化氧化领域 | 第19-20页 | 
| 1.2.3 吸附分离领域 | 第20-21页 | 
| 1.3 介孔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1.3.1 前驱体组装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21-22页 | 
| 1.3.2 复合模板剂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22-25页 | 
| 1.4 母液循环法合成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进展 | 第25-26页 | 
| 1.5 晶种法合成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进展 | 第26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2.1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 2.2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 2.3 样品表征 | 第30-33页 | 
| 2.3.1 XRD测试 | 第30页 | 
| 2.3.2 BET测试 | 第30页 | 
| 2.3.3 透射电镜测试 | 第30页 | 
| 2.3.4 水热评价测试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复合模板剂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及其放大合成 | 第33-59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 3.2.1 复合模板剂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34-36页 | 
| 3.2.2 复合模板剂母液循环的放大合成: | 第36页 | 
| 3.3 复合模板剂母液循环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36-50页 | 
| 3.3.1 结果讨论 | 第36-40页 | 
| 3.3.2 水热稳定性研究 | 第40-43页 | 
| 3.3.3 TEM分析 | 第43-44页 | 
| 3.3.4 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 3.3.5 利用率和成本分析 | 第45-46页 | 
| 3.3.6 工艺条件考察 | 第46-50页 | 
| 3.4 复合模板剂母液循环的放大合成 | 第50-56页 | 
| 3.4.1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 3.4.2 水热稳定性研究 | 第53-56页 | 
| 3.4.3 电镜分析 | 第5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第四章 P123/SDS/CS三元模板剂合成介孔分子筛及其放大合成 | 第59-79页 |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4.2.1 P123/SDS/CS三元模板剂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60-61页 | 
| 4.2.2 P123/SDS/CS三元模板剂的放大合成 | 第61页 | 
| 4.3 P123/SDS/CS三元模板剂合成介孔分子筛 | 第61-71页 | 
| 4.3.1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 4.3.2 水热稳定性研究 | 第65-68页 | 
| 4.3.3 TEM分析 | 第68-69页 | 
| 4.3.4 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 4.3.5 利用率和成本分析 | 第70-71页 | 
| 4.4 P123/SDS/CS三元模板剂的放大合成 | 第71-77页 | 
| 4.4.1 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 4.4.2 电镜分析 | 第74-75页 | 
| 4.4.3 放大合成的重复性考察 | 第75-7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1-92页 | 
| 附件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