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1 社交焦虑 | 第12-18页 |
| 1.1 社交焦虑的概念 | 第12页 |
| 1.2 社交焦虑的特征 | 第12-13页 |
| 1.3 社交焦虑的分维定义 | 第13页 |
| 1.4 社交焦虑的影响 | 第13-14页 |
| 1.5 社交焦虑的认知理论 | 第14-18页 |
| 2 解释偏向 | 第18-19页 |
| 2.1 解释偏向的定义 | 第18页 |
| 2.2 解释偏向的研究范式 | 第18-19页 |
| 3 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相关研究 | 第19-28页 |
| 3.1 词语 | 第19页 |
| 3.2 面孔 | 第19-21页 |
| 3.3 模糊刺激 | 第21页 |
| 3.4 建构社交情境 | 第21-23页 |
| 3.5 神经层面的研究 | 第23-28页 |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28-30页 |
| 1.1 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面孔研究 | 第28-29页 |
| 1.2 面孔的选择 | 第29页 |
| 1.3 使用反应时作为考察解释偏向的指标 | 第29-30页 |
| 1.4 社交情境的构建 | 第30页 |
| 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 3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 3.1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 3.2 实践意义 | 第30-32页 |
| 第三部分 社交焦虑面孔解释偏向的实证研究 | 第32-60页 |
| 实验一 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愤怒-高兴面孔的解释偏向 | 第32-42页 |
| 1 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3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 2.1 被试筛选 | 第32-33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2.3 实验设备 | 第33页 |
| 2.4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 2.5 实验程序 | 第34-35页 |
| 3 结果 | 第35-38页 |
| 4 讨论 | 第38-42页 |
| 实验二 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厌恶-高兴模糊面孔的解释偏向 | 第42-50页 |
| 1 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4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 2.1 被试选取 | 第42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2.3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 2.4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 2.5 实验程序 | 第43页 |
| 3 结果 | 第43-46页 |
| 4 讨论 | 第46-50页 |
| 实验三 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在语境信息下对模糊面孔的加工特点 | 第50-60页 |
| 1 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5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 2.1 被试的选取 | 第50-51页 |
| 2.2 实验刺激材料 | 第51页 |
| 2.3 实验设备 | 第51页 |
| 2.4 EEG记录与分析 | 第51页 |
| 2.5 实验设计 | 第51页 |
| 2.6 实验程序 | 第51-52页 |
| 3 结果 | 第52-58页 |
| 3.1 行为结果 | 第52-53页 |
| 3.2 ERP结果 | 第53-58页 |
| 4 讨论 | 第58-60页 |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60-70页 |
| 1 面孔选择 | 第60-61页 |
| 2 实验任务 | 第61页 |
| 3 考察的解释偏向的指标 | 第61-63页 |
| 4 语境信息 | 第63-64页 |
| 5 结论与创新 | 第64-65页 |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 5.2 创新 | 第65页 |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70页 |
| 6.1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66-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附录 | 第76-80页 |
| 附录A 社会交往调查量表 | 第76-77页 |
| 附录B 惧怕否定量表 | 第77-78页 |
| 附录C 语境信息材料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