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印顺缘起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4页
    0.1 学术界研究现状第9-11页
    0.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0.3 研究方法第12页
    0.4 论文的创新点第12-14页
1 印顺对缘起论的定位第14-22页
    1.1 缘起在佛教中的地位第14-19页
        1.1.1 缘起与三法印第14-15页
        1.1.2 缘起与四谛第15-18页
        1.1.3 缘起与悲智一体第18-19页
    1.2 缘起的特性第19-22页
        1.2.1 相关的因待性第19-20页
        1.2.2 序列的必然性第20-21页
        1.2.3 自性的空寂性第21-22页
2 印顺缘起论的主要内容第22-34页
    2.1 印顺法师缘起思想的主要依据第22-23页
    2.2 印顺法师缘起思想体系第23-34页
        2.2.1 缘起性空第23-27页
            2.2.1.1 自性第24-25页
            2.2.1.2 空第25-26页
            2.2.1.3 缘起自性空第26-27页
        2.2.2 假名第27-28页
        2.2.3 中道第28-30页
            2.2.3.1 中道的内容概述第28-29页
            2.2.3.2 中道的意义第29页
            2.2.3.3 中道的方法论第29-30页
        2.2.4 依二谛谈缘起第30-34页
            2.2.4.1 二谛在佛法中的地位及含意第30-31页
            2.2.4.2 印顺法师对二谛的认识第31-32页
            2.2.4.3 四圣谛与二谛的交织第32-34页
3 印顺缘起论的当代意义第34-43页
    3.1 缘起论基础上的人间佛教第34-40页
        3.1.1 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第34-35页
        3.1.2 理智与道德的宗教第35-38页
        3.1.3 悲智一体的“人菩萨行”第38-39页
        3.1.4 人间佛教与究竟和平第39-40页
    3.2 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当代意义第40-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下一篇:宋代文昌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