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超亲水表面水中自清洁行为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48页
    1.1 自清洁材料的发展与理论概述第16-27页
        1.1.1 超疏水材料第16-18页
        1.1.2 超疏油材料第18-21页
        1.1.3 亲水/超亲水和水中超疏油材料第21-27页
            1.1.3.1 水中超疏油材料的润湿理论第21-24页
            1.1.3.2 水中超疏油材料第24-26页
            1.1.3.3 TiO_2光催化超亲水自清洁材料第26-27页
    1.2 两性离子材料概述第27-29页
    1.3 超疏材料与蒸气污染第29-31页
    1.4 超润湿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31-33页
    1.5 本文的立题思想及研究内容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8页
第二章 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分子刷的超亲水表面在水中的自清洁行为第48-72页
    2.1 引言第48-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2页
        2.2.1 实验试剂第49页
        2.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第49页
        2.2.3 金基底表面ATRP引发剂的制备第49-50页
        2.2.4 硅片表面固定引发剂第50页
        2.2.5 金基地和硅基底表面PMPC聚合物刷的制备第50-51页
        2.2.6 不同亲疏水性质的自组装单层膜(SAM)的制备第51-5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2-67页
        2.3.1 金基底表面PMPC聚合刷的制备与基本表征第52-57页
            2.3.1.1 反应机理与基本表征第52-56页
            2.3.1.2 金基底制备PMPC分子刷过程中表面的润湿性变化第56-57页
        2.3.2 水中超疏油与水中自清洁的关系第57-63页
            2.3.2.1 亲水/疏水表面对油的润湿性测试与分析第57-60页
            2.3.2.2 亲水/疏水表面的水中自清洁模拟与效果分析第60-63页
        2.3.3 PMPC聚合物分子刷修饰的表面的水中自清洁行为第63-67页
            2.3.3.1 PMPC聚合物分子刷修饰的表面的水中自清洁效果第63-66页
            2.3.3.2 聚合时间对PMPC高分子刷水中自清洁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2.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三章 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分子刷的水中自清洁表面对抗油蒸气冷凝污染第72-94页
    3.1 引言第72-74页
    3.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3.2.1 实验试剂第74页
        3.2.2 实验仪器表征方法第74页
        3.2.3 超疏油表面的制备第74-75页
        3.2.4 用于“grafting to”方法修饰金表面的PMPC分子的制备第75-7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6-91页
        3.3.1 金基底表面“grafting to”方法修饰PMPC第76-79页
            3.3.1.1 反应机理与反应监测第76-78页
            3.3.1.2 “Grafting to”法修饰PMPC表面的润湿性与水中自清洁效果第78-79页
        3.3.2 超疏油/超双疏表面的油蒸气冷凝与污染第79-83页
            3.3.2.1 “烛灰(Candle soot)”模版构建超疏油表面第79-80页
            3.3.2.2 超疏油/超双疏表面的油蒸气冷凝污染第80-83页
        3.3.3 两性离子聚合物刷修饰的超亲水表面对蒸气冷凝油的自清洁第83-91页
            3.3.3.1 多种亲水/疏水表面的油蒸气冷凝与水中清洁效果第83-86页
            3.3.3.2 PMPC“grafting to”与“grafting from”对于宏观液态油的水下自清洁第86-87页
            3.3.3.3 PMPC “grafting to”与“grafting from”对于油蒸气冷凝的水中自清洁第87-91页
    3.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四章 包覆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胶体性质研究第94-110页
    4.1 引言第94-95页
    4.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4.2.1 实验试剂第95页
        4.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第95页
        4.2.3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5页
        4.2.4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固定ATRP引发剂第95-96页
            4.2.4.1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氨基化第95-96页
            4.2.4.2 氨基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偶联ATRP引发剂第96页
        4.2.5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ATRP法接枝PMPC第96-9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7-106页
        4.3.1 二氧化硅粒子SI-ATRP法接枝PMPC第97-102页
            4.3.1.1 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固定ATRP引发剂第97-99页
            4.3.1.2 二氧化硅粒子SI-ATRP法接枝PMPC第99-102页
        4.3.2 PMPC包覆的二氧化硅粒子对盐的稳定性第102-104页
        4.3.3 PMPC包覆的二氧化硅粒子对蛋白的稳定性第104页
        4.3.4 不同卤素离子对PMPC包覆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影响第104-106页
    4.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五章 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水中自清洁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110-134页
    5.1 引言第110-111页
    5.2 实验部分第111-114页
        5.2.1 实验试剂第111页
        5.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第111页
        5.2.3 不锈钢网表面引发ATRP接枝PMPC第111-112页
            5.2.3.1 不锈钢网表面固定引发剂第111-112页
            5.2.3.2 不锈钢网SI-ATRP法接枝PMPC第112页
        5.2.4 不锈钢网表面层层组装PDDA/PSS聚电解质多层膜第112-113页
        5.2.5 不锈钢网表面沉积ZnO纳米棒第113-11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4-131页
        5.3.1 不锈钢网SI-ATRP法接枝PMPC制备水中自清洁膜第114-120页
            5.3.1.1 反应原理与基本表征第114-117页
            5.3.1.2 接枝PMPC的不锈钢网滤膜的表面润湿性和水中自清洁第117-120页
        5.3.2 非自清洁的水中超疏油滤膜的制备第120-125页
            5.3.2.1 不锈钢网表面层层组装聚电解质制备水中超疏油膜及表面性质第120-122页
            5.3.2.2 不锈钢网表面沉积ZnO纳米棒制备水中超疏油膜及表面性质第122-125页
        5.3.3 水中自清洁与非自清洁的水中超疏油滤膜在油水分离过程中的差异第125-131页
    5.4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rT1对蛋白翻译调控的机制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热退火与激光晶化制备纳米锗薄膜及其器件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