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及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0-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二) 研究内容第11-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21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三) 研究述评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21-26页
    一、理论基础第21-22页
        (一) 价值累加理论第21页
        (二) 协商民主理论第21-22页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22-24页
        (一)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第22-23页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23页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关系第23-24页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第24-26页
第三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第26-29页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根源第26-27页
        (一) 利益冲突:社会转型与利益重新分配第26页
        (二)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第26-27页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第27-29页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要素第27-28页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第28-29页
第四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第29-38页
    一、“天津滨海爆炸案”案例第29-35页
        (一) 关于天津爆炸案的““六大传言与真相”第30-31页
        (二) “天津事件”演变中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三) “天津事件”演变中网络群体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二、其他网络群体性事件案例简析第35-38页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第38-43页
    一、源头控制应对第38-40页
        (一) 直面社会冲突第38-39页
        (二) 疏通诉求渠道第39-40页
    二、过程控制应对第40-42页
        (一) 建立应急机制第40-41页
        (二) 实现信息对称第41页
        (三) 设立公关部门第41-42页
    三、后续控制应对第42-43页
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协同治理路径探究
下一篇:哈尔滨市公安局派出所民警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