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负总责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5-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问题提出第17-18页
    1.2 概念界定第18-21页
        1.2.1 食品安全第18-19页
        1.2.2 食品安全监管第19-20页
        1.2.3 地方政府第20-21页
        1.2.4 社会共治第21页
    1.3 理论视角: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第21-23页
        1.3.1 基本的理论分析第21-22页
        1.3.2 存在的一个争议第22-23页
    1.4 内容与方法第23-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 技术路线图和结构安排第25-27页
        1.5.1 技术路线图第25页
        1.5.2 结构安排第25-27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7-47页
    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7-30页
        2.1.1 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第27-28页
        2.1.2 公共物品的分权供给第28-29页
        2.1.3 公共物品的对等供给第29-30页
    2.2 政府规制理论第30-34页
        2.2.1 政府规制的基本内涵第30-31页
        2.2.2 政府规制与公共物品第31-33页
        2.2.3 政府规制与规制失灵第33-34页
    2.3 社会治理理论第34-38页
        2.3.1 社会治理的发展过程第35-36页
        2.3.2 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第36-37页
        2.3.3 社会治理与公共物品供给第37-38页
    2.4 地方政府负总责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进展第38-47页
        2.4.1 央地事权划分与食品安全供给第38-40页
        2.4.2 利益偏好与地方政府放松监管第40-44页
        2.4.3 食品安全风险的社会共治问题第44-45页
        2.4.4 简要评述第45-47页
3 地方政府负总责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分析框架第47-69页
    3.1 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第47-53页
        3.1.1 食品合格率总体水平比较高第47-49页
        3.1.2 食品安全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第49-51页
        3.1.3 食品安全风险来源比较复杂第51-52页
        3.1.4 食品安全事件仍处于高发期第52-53页
    3.2 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制度背景与内涵第53-55页
        3.2.1 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制度背景第53-54页
        3.2.2 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基本内涵第54-55页
    3.3 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形成的历史脉络第55-58页
        3.3.1 1949-1981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第55-56页
        3.3.2 1982-2003年:地方政府责任先加强后放松第56-57页
        3.3.3 2004-2008年:准地方政府负总责第57页
        3.3.4 2009年至今:地方政府负总责第57-58页
    3.4 地方政府负总责下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第58-69页
        3.4.1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不合理第59-60页
        3.4.2 利益偏好导致地方政府放松监管第60-63页
        3.4.3 单一行政监管因政府失灵而力不从心第63-66页
        3.4.4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第66-69页
4 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合理性问题第69-87页
    4.1 食品安全的事权划分第69-72页
        4.1.1 不考虑集中度与责任意识的食品安全事权划分第69-70页
        4.1.2 考虑集中度与责任意识的食品安全事权划分第70-72页
    4.2 地方政府负总责的事权划分的合理性第72-76页
        4.2.1 地方政府负总责与我国食品产业集中度较低的国情吻合第72-73页
        4.2.2 地方政府负总责与我国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低的现实吻合第73-74页
        4.2.3 地方政府负总责弱化了中央供给全国性食品安全的责任第74-76页
    4.3 国际考察:美国协同式监管的事权划分的合理性第76-85页
        4.3.1 协同式食品安全监管的形成脉络第77-81页
        4.3.2 协同式食品安全监管的合理性第81-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5 地方政府放松监管的问题:利益偏好视角第87-111页
    5.1 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扭曲第87-95页
        5.1.1 中央和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第87-88页
        5.1.2 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第88-91页
        5.1.3 模型结果与分析第91-95页
    5.2 地方政府与食品生产者的合谋问题第95-105页
        5.2.1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现象第95-97页
        5.2.2 前景理论下的合谋博弈模型第97-101页
        5.2.3 合谋博弈模型的结果与讨论第101-105页
    5.3 地方政府的监管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第105-109页
        5.3.1 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第105-106页
        5.3.2 意愿和行为的悖离分析第106-107页
        5.3.3 双曲线贴现模型的解释第107-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6 单一行政监管向社会治理的转变问题:构建社会共治体系第111-141页
    6.1 社会共治的必要性第111-113页
        6.1.1 市场失灵第111-112页
        6.1.2 政府失灵第112-113页
    6.2 社会共治的治理途径第113-116页
        6.2.1 社会主体的参与第114-115页
        6.2.3 食品企业的自律第115-116页
    6.3 社会主体的参与方式:公众参与的考察第116-119页
        6.3.1 立法参与第116-117页
        6.3.2 执法参与第117-118页
        6.3.3 司法参与第118-119页
    6.4 社会主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投诉举报为例第119-129页
        6.4.1 研究对象:投诉举报第120页
        6.4.2 研究假说与模型构建第120-124页
        6.4.3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第124-126页
        6.4.4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126-129页
    6.5 食品企业自律的影响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的实证研究第129-139页
        6.5.1 研究对象:食品添加剂第129-130页
        6.5.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第130-132页
        6.5.3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第132-135页
        6.5.4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135-139页
    6.6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创新点及不足第141-151页
    7.1 研究结论第141-142页
    7.2 政策建议第142-148页
        7.2.1 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第142-143页
        7.2.2 防范地方政府放松监管第143-145页
        7.2.3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第145-148页
    7.3 可能的创新点第148-149页
    7.4 研究的不足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附录A第161-165页
附录B第165-16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7-17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博物馆的超记忆结构
下一篇:农民工社会融合过程中的社会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