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的超记忆结构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22页 |
| 课题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第一章 记忆宫殿 | 第22-39页 |
| 1.1 博物馆的譬喻 | 第22-31页 |
| 1.1.1 从乌托邦到异托邦 | 第25-28页 |
| 1.1.2 超真实的“生命复制机” | 第28-31页 |
| 1.2 艺造记忆术 | 第31-34页 |
| 1.3 从记忆工具到记忆地图 | 第34-37页 |
| 1.4 个体意识与身份构造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被树立的经典 | 第39-57页 |
| 2.1 演进中的博物观念 | 第39-41页 |
| 2.2 现代博物馆的诞生 | 第41-45页 |
| 2.3 形相分类与秩序化约 | 第45-50页 |
| 2.4 词与物的象征体系建构 | 第50-54页 |
| 2.5 记忆物化与囤积日常 | 第54-57页 |
| 第三章 启蒙与公众 | 第57-69页 |
| 3.1 百科全书博物馆 | 第58-62页 |
| 3.2 公众与新理性 | 第62-65页 |
| 3.3 工具理性与启蒙反思 | 第65-69页 |
| 第四章 异托邦博物馆 | 第69-89页 |
| 4.1 自反的观看主体 | 第69-71页 |
| 4.2 文化工业与博物馆景观 | 第71-74页 |
| 4.3 穿透博物馆的墙壁 | 第74-77页 |
| 4.4 重塑批判的力量 | 第77-89页 |
| 4.4.1 先锋派与博物馆体制批判 | 第78-82页 |
| 4.4.2 创作权的重新分配 | 第82-85页 |
| 4.4.3 对抗景观的日常生活革命 | 第85-89页 |
| 第五章 超记忆博物馆 | 第89-119页 |
| 5.1 超文本空间:从文本开放到空间感知 | 第89-102页 |
| 5.1.1 开放的超文本 | 第92-98页 |
| 5.1.2 超文本数码空间 | 第98-102页 |
| 5.2 档案化的作品 | 第102-106页 |
| 5.3 宇宙主义与前卫博物馆学 | 第106-111页 |
| 5.4 超记忆博物馆 | 第111-119页 |
| 结论 | 第119-125页 |
| 参考书目 | 第125-142页 |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