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油田锦92块于Ⅰ组油藏描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4页
    0.1 选题意义及依据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10页
    0.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0.4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认识第11-14页
第一章 地层层序及构造特征研究第14-32页
    1.1 概况第14-16页
        1.1.1 工区位置第14-15页
        1.1.2 勘探开发简况第15-16页
    1.2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6-24页
        1.2.1 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6-20页
        1.2.2 地层对比与划分第20-22页
        1.2.3 小层对比及层组划分第22-24页
    1.3 构造特征第24-32页
        1.3.1 构造精细解释第24-27页
        1.3.2 断裂系统第27-30页
        1.3.3 目的层段构造特征第30-32页
第二章 沉积及储层特征研究第32-44页
    2.1 沉积特征研究第32-35页
        2.1.1 沉积物源分析第32页
        2.1.2 相标志分析第32-33页
        2.1.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33-35页
    2.2 储层评价研究第35-42页
        2.2.1 孔隙结构第35-37页
        2.2.2 孔隙结构影响因素第37-38页
        2.2.3 粘土矿物分析第38页
        2.2.4 储层物性特征第38-39页
        2.2.5 储层非均质特征第39页
        2.2.6 储层分布特征第39-42页
    2.3 隔夹层特征第42-43页
        2.3.1 隔层岩性特征及发育特征第42页
        2.3.2 隔层分类第42-43页
        2.3.3 隔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第43页
        2.3.4 隔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第43页
        2.3.5 夹层第43页
    2.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油藏特征第44-59页
    3.1 测井二次解释第44-46页
        3.1.1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及曲线的标准化刻度第44页
        3.1.2 测井解释方法第44-46页
        3.1.3 测井解释结果分析第46页
    3.2 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第46-48页
        3.2.1 油层纵向发育特征第46-47页
        3.2.2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47-48页
        3.2.3 油藏类型第48页
    3.3 流体性质及温度压力系统第48-49页
        3.3.1 原油性质第48页
        3.3.2 地层水性质第48-49页
        3.3.3 温度及压力第49页
    3.4 储量计算第49-51页
        3.4.1 储量计算参数确定第49-50页
        3.4.2 计算方法第50页
        3.4.3 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第50-51页
    3.5 三维地质建模第51-58页
        3.5.1 建模的目的及条件第51-52页
        3.5.2 地质建模步骤及参数分析第52-58页
    3.6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开发方式转换研究第59-71页
    4.1 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及规律第59-60页
        4.1.1 周期产油量、油汽比变化规律第59页
        4.1.2 周期生产时间变化规律第59-60页
        4.1.3 周期回采水变化规律第60页
    4.2 油层动用程度分析第60-62页
        4.2.1 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分析第60页
        4.2.2 油层平面动用程度分析第60-62页
    4.3 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第62-63页
        4.3.1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第62页
        4.3.2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第62-63页
    4.4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方式转换优选第63-64页
        4.4.1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第63页
        4.4.2 蒸汽吞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第63-64页
        4.4.3 开发方式转换优选第64页
    4.5 试验区的选择第64-65页
        4.5.1 试验区选择原则第64-65页
        4.5.2 试验区选择结果第65页
        4.5.3 试验区开发现状第65页
    4.6 蒸汽驱油藏工程设计第65-71页
        4.6.1 蒸汽驱油藏工程设计的设计原则第65-66页
        4.6.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66页
        4.6.3 注汽速度优化设计第66-67页
        4.6.4 注入蒸汽干度优化设计第67页
        4.6.5 采注比优化设计第67-68页
        4.6.6 蒸汽驱部署结果第68-69页
        4.6.7 蒸汽驱开发指标预测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沉积微相及剩余油研究
下一篇:辽河油田西部凹陷双台子地区沙三段沉积特征与储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