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 第16-1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8-37页 |
1.1 钼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 第18-25页 |
1.1.1 高等植物中的钼辅因子与含钼酶 | 第18-20页 |
1.1.2 植物钼营养与碳氮代谢 | 第20-21页 |
1.1.3 植物钼营养与信号分子的产生 | 第21-25页 |
1.2 钼营养与植物抗逆性 | 第25-28页 |
1.2.1 钼营养与植物抗旱性 | 第25页 |
1.2.2 钼营养与植物抗寒性 | 第25-28页 |
1.2.3 钼营养与植物抗盐性 | 第28页 |
1.3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28-36页 |
1.3.1 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变化 | 第28-32页 |
1.3.2 植物响应干旱的分子机理 | 第32-34页 |
1.3.3 植物细胞膜脂的变化与干旱耐性 | 第34-35页 |
1.3.4 植物响应干旱的信号网络 | 第35-36页 |
1.4 转录组学在抗逆研究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7-4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3 钼对冬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 第40-62页 |
3.1 钼对冬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 | 第40-50页 |
3.1.1 引言 | 第40页 |
3.1.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3.1.4 讨论 | 第49-50页 |
3.2 钼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抗氧化、渗透调节和水分利用能力的影响 | 第50-62页 |
3.2.1 引言 | 第50页 |
3.2.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3.2.4 讨论 | 第58-61页 |
3.2.5 小结 | 第61-62页 |
4 RNA-Seq技术研究钼对冬小麦干旱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93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4.2.2 试验方案 | 第62页 |
4.2.3 RNA测序 | 第62-63页 |
4.2.4 测序数据的质控与序列比对 | 第63页 |
4.2.5 表达量分析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63-64页 |
4.2.6 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 | 第64-6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5-83页 |
4.3.1 RNA测序质量评估 | 第65-66页 |
4.3.2 样本间表达量评估 | 第66-67页 |
4.3.3 差异基因 | 第67-68页 |
4.3.4 差异基因的GO注释和GO富集 | 第68-72页 |
4.3.5 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 | 第72-73页 |
4.3.6 根系生长相关差异基因 | 第73-75页 |
4.3.7 氧化还原相关差异基因 | 第75-76页 |
4.3.8 黄酮物质代谢相关差异基因 | 第76-77页 |
4.3.9 细胞壁重塑及其多糖平衡相关差异基因 | 第77-80页 |
4.3.10 脂质代谢相关差异基因 | 第80-83页 |
4.3.11 差异转录因子基因 | 第83页 |
4.4 讨论 | 第83-92页 |
4.4.1 钼维持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氧化还原平衡 | 第84-85页 |
4.4.2 钼可能调控冬小麦根系的生长 | 第85-86页 |
4.4.3 钼对冬小麦脂质代谢过程的调控 | 第86-87页 |
4.4.4 钼对冬小麦黄酮类物质代谢的调控 | 第87-89页 |
4.4.5 钼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壁多糖的平衡及其重塑 | 第89-92页 |
4.4.6 转录因子在钼介导的干旱耐性中的作用 | 第92页 |
4.5 小结 | 第92-93页 |
5 钼对冬小麦ABA和NO合成及其介导的抗氧化耐性的影响 | 第93-121页 |
5.1 钼对冬小麦ABA合成及其介导抗氧化耐性的影响 | 第93-108页 |
5.1.1 引言 | 第93页 |
5.1.2 材料与方法 | 第93-98页 |
5.1.3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5页 |
5.1.4 讨论 | 第105-107页 |
5.1.5 小结 | 第107-108页 |
5.2 钼对冬小麦NO产生及其介导的抗氧化耐性的影响 | 第108-115页 |
5.2.1 引言 | 第108页 |
5.2.2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5.2.3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3页 |
5.2.4 讨论 | 第113-115页 |
5.2.5 小结 | 第115页 |
5.3 NO是ABA介导钼诱导冬小麦抗氧化耐性的调控因子 | 第115-121页 |
5.3.1 引言 | 第115-116页 |
5.3.2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17页 |
5.3.3 结果与分析 | 第117-119页 |
5.3.4 讨论 | 第119-120页 |
5.3.5 小结 | 第120-121页 |
6 钼通过ABA调控冬小麦抗旱基因的表达 | 第121-132页 |
6.1 引言 | 第121-122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3页 |
6.2.1 试验材料 | 第122页 |
6.2.2 试验方案 | 第122页 |
6.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22-123页 |
6.2.4 数据分析 | 第123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23-129页 |
6.3.1 冬小麦叶片AO活性 | 第123-124页 |
6.3.2 冬小麦依赖ABA型转录因子表达量 | 第124-125页 |
6.3.3 冬小麦依赖ABA型抗旱基因表达量 | 第125-127页 |
6.3.4 冬小麦非依赖ABA型转录因子表达量 | 第127-128页 |
6.3.5 冬小麦非依赖ABA型抗旱基因表达量 | 第128-129页 |
6.4 讨论 | 第129-131页 |
6.4.1 钼调控依赖ABA型抗旱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钼提高冬小麦干旱耐性的原因之一 | 第129-130页 |
6.4.2 钼提高冬小麦干旱耐性可能也受非依赖ABA型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6.5 小结 | 第131-132页 |
7 钼通过NO调控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及其对水分吸收和养分平衡的作用 | 第132-154页 |
7.1 引言 | 第132-133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133-137页 |
7.2.1 试验材料 | 第133页 |
7.2.2 试验方案 | 第133页 |
7.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33-137页 |
7.2.4 数据分析 | 第137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48页 |
7.3.1 冬小麦根系钼含量和根系形态参数 | 第137-139页 |
7.3.2 钼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受NO的调控 | 第139-142页 |
7.3.3 冬小麦根系水分吸收 | 第142-143页 |
7.3.4 冬小麦叶片蒸腾作用 | 第143-144页 |
7.3.5 冬小麦根系水通道蛋白表达量 | 第144-146页 |
7.3.6 冬小麦根系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 第146-148页 |
7.4 讨论 | 第148-153页 |
7.4.1 钼通过NO信号促进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根系的生长 | 第148-149页 |
7.4.2 根压可能是钼促进冬小麦根系吸水的动力 | 第149-150页 |
7.4.3 钼增加冬小麦根系水分的吸收可能与发达的根系和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有关 | 第150-152页 |
7.4.4 钼促进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矿质营养的吸收和维持其平衡 | 第152-153页 |
7.5 小结 | 第153-154页 |
8 钼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脂质代谢的影响 | 第154-183页 |
8.1 引言 | 第154页 |
8.2 材料与方法 | 第154-158页 |
8.2.1 试验材料 | 第154页 |
8.2.2 试验方案 | 第154页 |
8.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54-157页 |
8.2.4 数据分析 | 第157-158页 |
8.3 结果与分析 | 第158-177页 |
8.3.1 冬小麦生长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 | 第158-159页 |
8.3.2 冬小麦半乳糖脂含量和组分 | 第159-163页 |
8.3.3 冬小麦磷脂含量和组分 | 第163-171页 |
8.3.4 冬小麦脂质合成相关脂酶基因表达量 | 第171-174页 |
8.3.5 冬小麦脂质不饱和程度 | 第174-175页 |
8.3.6 冬小麦膜脂过氧化 | 第175-177页 |
8.4 讨论 | 第177-182页 |
8.4.1 钼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 第177-180页 |
8.4.2 施钼增加膜脂含量有助于增强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 | 第180-182页 |
8.5 小结 | 第182-183页 |
9 全文讨论与总结 | 第183-189页 |
9.1 全文讨论 | 第183-186页 |
9.2 主要结论 | 第186-188页 |
9.3 创新点 | 第188页 |
9.4 展望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15页 |
附录 Ⅰ 土壤培养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浇水量 | 第215页 |
附录 Ⅱ 测序的饱和度,覆盖度和冗余序列分布图 | 第215-216页 |
附录 Ⅲ 转录组差异基因的引物及qPCR验证 | 第216-217页 |
附录 Ⅳ AO抑制剂(5mM Tun)和NR抑制剂(0.1mM W)分别对两品种冬小麦NR活性和AO活性的影响 | 第217页 |
附录 Ⅴ 抗旱基因、抗氧化酶基因和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引物熔解曲线 | 第217-218页 |
附录 Ⅵ 不同浓度的NO供体对冬小麦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 第218-219页 |
附录 Ⅶ 冬小麦叶片的“吐水”现象 | 第219页 |
附录 Ⅷ 冬小麦根系形态参数与根系水分吸收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219-220页 |
附录 Ⅸ 冬小麦根系形态 | 第220页 |
附录 Ⅹ 钼对冬小麦根系水通道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220-221页 |
附录 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221-222页 |
致谢 | 第222-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