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7页 |
(一) 支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二)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支架式教学和现代诗歌教学的内涵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支架与支架式教学 | 第19-22页 |
一、支架 | 第19-20页 |
二、支架式教学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教学 | 第22-26页 |
一、现代诗歌 | 第22-24页 |
二、现代诗歌教学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二、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7-28页 |
三、复杂性思维理论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现实基础 | 第31-41页 |
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 | 第31-32页 |
二、现代诗歌教材编排分析 | 第32-34页 |
三、教学实践调查 | 第34-41页 |
第四章 高中现代诗歌支架式教学设计策略 | 第41-51页 |
第一节 高中现代诗歌支架式教学实施步骤 | 第41-47页 |
一、搭设支架——时刻保持学生的情绪唤起与参与 | 第41-42页 |
二、创设情境——“四重读诗”步入状态 | 第42-44页 |
三、独立探索——通过对话发展学生诗歌鉴赏的纵深思维 | 第44-46页 |
四、协作学习——通过合作发展学生诗歌鉴赏的横拓思维 | 第46-47页 |
五、效果评价——在循环发展中完成意义建构 | 第47页 |
第二节 现代诗歌教学的支架搭建策略 | 第47-51页 |
一、教师如何储备支架资源 | 第48-49页 |
二、教师支架搭建原则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 第55-56页 |
附录2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